运城人类最早的故乡

白癜风诚信为民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5.html

运城,古称河东,是一个具有“上百万年文明起源,五千年文明历史,两千年大一统”文化标识的地方,亦是被先秦史学家确认的最早称为“中国”的地方。

在这块“中华民族的滥觞之地”上,距今约万年左右,高等灵长类动物曙猿已经向类人猿进化,被称之为“类人猿亚目黎明的曙光”。西侯度先民们在万年前就发现了火的妙用并开始用火,开启了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人类用火的先河;60万年前,匼河古人已经开始掌握锤、砸、碰、砧石器加工等技术,最早进化为黄河流域的渔猎部落,初透出“农耕文明”的曙光。公元前7世纪,在这里活动的黄帝部族与蚩尤部族发生激战,从而推动了原始氏族部落的解体与各部族间融合,催生了华夏民族的诞生,奠定了中华民族年的根基。风后作为辅佐黄帝的大臣,不仅帮助黄帝战胜蚩尤,而且发明了指南车,成为中华科技的开山鼻祖;蚩尤曾带领九黎氏族部族在这里兴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为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之后的尧、舜、禹先后在此建都,谱写了中华民族先祖们创业建都的历史,更为中华早期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历史进入文明时代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为神农、黄帝、蚩尤、帝尧、帝舜、大禹、商契、皋陶、伯益、后稷早期活动的地方,扫地坛、蚩尤村、风后陵、西阴村、稷王山、舜王坪、舜帝陵、禹王城、汤王故里、后土祠、傅相祠、运城盐湖、虞坂盐道等历史文化遗址,无不印证了这块土地是中华民族起源和延续的所在。与之相辉映的历史传说和典籍记载,如嫘祖养蚕、舜歌南风、大禹治水、仪狄酿酒、玄鸟生商、日中为市、后稷稼穑、傅说版筑、少康中兴、荆村出埙、蓄养五牸、猗顿贩盬等等,又印证了这块古老的黄土坡沿、盬盐湿地是中华民族起源和中华文化植根的根蕴宝地,是华夏之根、中国之始、文化之祖。

世纪曙猿与人类远祖

考古发现

年,北洋政府实业顾问、瑞典科学家安特生沿黄河两岸调查矿产资源时,于垣曲县寨里村附近土桥沟发现了中国第一块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并于年发表《中国北部之新生界》论文,把始新世哺乳类动物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起点。

寨里村曙猿化石出土地点

年,美国卡耐基博物馆地学部主任玛丽?道森博士,对垣曲盆地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在古城镇寨里村土桥沟发现了一块偶蹄类头骨化石。年5月,中美科学家又在垣曲发掘出一对带有几乎所有牙齿的世纪曙猿下牙床,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有关曙猿的生理材料,中美科学家把垣曲发现的这种曙猿取名为世纪曙猿,并证实这些化石生成于多万年前。“曙猿”的意思是“类人猿亚目黎明的曙光”,意即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猿。随后,两国科学家又分别在世界权威科学期刊《自然》(年3月)与《古脊椎动物学报》(年4月)上发表研究论文,认为“世纪曙猿”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最早的、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灵长类动物的祖先,约生活在距今~万年之间的中始新世。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曾高度评价说,高等灵长类动物祖先的发现,“是中国0世纪考古生物学上又一极为重要的发现”,其意义“可与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相媲美”。它不仅表明曙猿是一个十分原始的灵长类家系的成员,而且有助于解决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即在灵长类动物家族中,类人猿动物的世系源自何处。

年4月11日,《人民日报》以《人类远祖起源于中国》为题,对“世纪曙猿”及其研究成果作了报道,指出:“山西垣曲‘世纪曙猿’的发现,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同时也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万年。”

人类远祖

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但是人和猿共同的始祖又源自何处呢?关于这个问题,世界考古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曙猿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灵长类动物,处于高等灵长类动物向类人猿进化的过渡阶段。曙猿化石发现以前,由于人类化石不断出土,人类摇篮说曾摇摆于各大洲。

年和年,分别在德国发现的尼安德特人和海德堡人,使人类摇篮欧洲说风行于世。0世纪60年代,考古人员在非洲发现了以埃及法尤姆人为代表的大量的早期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后,非洲说又占了上风。然而,0世纪90年代在运城市垣曲县发现的“曙猿化石”却证明:运城是人类最早的故乡。

地球的历史已有45亿年之久。地质学上将地层自形成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阶段,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距今7万年左右。新生代时被子植物迅疾发展,各种食草、食肉的哺乳动物空前繁盛,世纪曙猿就出现在这个阶段。据专家们估算,世纪曙猿生活在距今约万年前的垣曲盆地,那是新生代第三纪早期。地球在新生代第三纪的气候跟如今比起来,更为温暖、湿润而且较少变化。

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杨钟健经过考察对垣曲盆地第三纪早期的地层作了详细描述:约在万年前,垣曲一带是淡水湖泊,现在的黄河还没有诞生,那时候的气候常年炎热、雨水充沛。湖泊的周围生长着许多和现在热带植物差不多的植物,湖水中生活着许多田螺、河蚌、鱼类等,特别是两栖类的爬行动物鳄鱼、腹足类的蜗牛等非常活跃。这个时期哺乳类动物开始在湖岸出现。

自然界生物的诞生与发展,最终导致古猿类逐渐演化成现代人,而曙猿在人类进化的孕育史上无疑具有坐标性意义。

三趾马牙齿化石和石制品

烧骨动物化石

西侯度与人类用火

考古发现

西侯度遗址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发现于芮城县西侯度村附近。年和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做过两次发掘,发现石制品、烧骨、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化石。古地磁测定的年代为距今约万年。

二青会圣火采集地——西侯度遗址

遗址中的动物化石有鲤、鳖属和鸵鸟属,还有种哺乳动物,包括刺猬属、巨河狸属、兔科、鬣狗属、剑齿象属、平额象、纳玛象、李氏猪、双叉麋鹿、晋南麋鹿、步氏真梳鹿、粗面轴鹿、山西轴鹿、鹿亚科、步氏羚羊、古中国野牛、粗壮丽牛、山西披毛犀、真犀亚科、古板齿犀、中国长鼻三趾马、三门马。其中绝灭属占47%,绝灭种占%,属早更新世的动物群。动物化石表明西侯度年均气温比现在高,接近亚热带气候。

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古老的石器。石器材料绝大部分为石英岩制成,十分坚韧,除非施加很大而又集中的打击力量,否则是不易碎的。石器中,除了一件为火山岩、三件为脉石英外,其余均为石英岩。在石器组合中,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其中发现石核共7件,表明当时不仅使用了大石器,而且也使用小石片或小石片加工成的石器。石片在西侯度发现了7件,打片采用了锤击、砸击和碰砧三种方法。刮削器有凹刃刮削器、直刃刮削器和圆刃刮削器,打磨和使用痕迹比较明显。砍斫器有双面砍斫器3件和单面砍斫器7件,有打击和使用过的痕迹。三棱大尖状器只发现1件,是拣拾品,推测来自相同文化层,因附近未见其他文化层。

动物化石中,有一个保存两段鹿角的步氏真梳鹿的头盖骨。它的左角靠近角节的主枝上,有一个横断面呈V形的沟槽,其上具有明显的人为切割或砍斫痕迹。

火的使用

在西侯度遗址文化层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一批颜色特殊的化石标本,颜色有黑、灰和灰绿,大部分是哺乳动物的肋骨,这种不同颜色的骨体并非矿物所染,而是燃烧所致。过去人们曾认为北京人用火的最早时间是距今六七十万年前,而西侯度发现的烧骨却把人类用火的历史向前推移到了万年前。

火的使用及其伴随而来的光亮给人类的行为方式带来了重大改变。从此,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且人类的活动不再限制于白昼的长短。另外,一些哺乳动物和咬人的昆虫会躲避火和烟,从而会减少人类遭遇过多的伤害。同时,火的使用还让人类开始懂得烹饪食物,而这种最早的烹任方式就是烧烤。烹任过程中杀死了食物中的寄生虫和病菌,免除人类因食物中毒而生病的可能。经过火烧烤的动物和植物更利于消化吸收。

火的使用,是人类第一次开始懂得使用一种自然力。火的使用,促进了许多人类特征的进化。故此,恩格斯认为,火的使用,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西侯度遗址的发现,不仅证明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民族史,同时证实了河东地区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因此,引起全球学术界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jiaomeia.com/smwh/8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