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声明:
作者简介:李玉峰(-),女,新疆哈密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夏历史与文献、西夏艺术史。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西夏瓦当纹饰中兽面纹和莲花纹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成为西夏瓦当纹饰的主流。同时宋儒以菊比德的思想,对崇儒的西夏亦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瓦当纹饰中也不乏菊花纹。此外,出土西夏的瓦当一改前朝将连珠纹饰于边轮与主体图案之间的情况,而多将实心连珠纹边轮上饰,这样使边轮与瓦当的主体图案浑然一体。
西夏;瓦当纹饰;兽面纹;莲花纹;菊花纹
西夏·兽面纹琉璃瓦当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
图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瓦当又称瓦头,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主要起保护屋檐椽头免被风雨侵蚀的作用。最初瓦当是素面无纹的,仅体现遮风挡雨的实用功能。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传统美学的逐步完善,文化进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瓦当在保留原有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又被赋予了装饰、美化的功能。人们在瓦当面上施以各种纹饰,以此来表达人类的思想和情感。
在今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的西夏遗址中发现了大量西夏时期的瓦当,瓦当面饰有精美的纹饰,主要有兽面纹、莲花纹、菊花纹等。这些瓦当纹饰为研究西夏社会审美观念、文化内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也为以后判断建筑遗址、墓葬所属时代是否是西夏时期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关于西夏瓦当纹饰的研究较少,在众多古代瓦当研究成果中,关于瓦当纹饰的研究多集中在秦汉、隋唐、宋辽金元时期,西夏时期的几乎没有。至今仅见陈育宁、汤晓芳、雷润泽《西夏建筑研究》[1]中介绍了宏佛塔、西夏3、6号陵和拜寺口双塔寺庙出土的西夏兽面纹瓦当,氏著认为其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此外,《西夏三号陵:地面遗迹发掘报告》[2]《西夏六号陵》[3]对西夏王陵出土的瓦当进行了简单分类整理。由此可见,学界对西夏瓦当纹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