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补平老师原创八上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彭洋怎么挂号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呼和浩特实验教育集团鼓楼校区

初二年级月考试卷

出题人:王补平

温馨提示:本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把答案写到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选出下列句中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3分)

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催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kuì)退。

B.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bān)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拔款。

C.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映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的像轻盈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qiāo)然不惊。

D.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dùn)形。

2、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校秋季运动会开幕的那一天,运动场上人山人海,鳞次栉比,真是热闹极了!

B.本周的升旗仪式上,初二(14)班德高望重的班长张华同学为全校同学做了国旗下演讲。

C.10月1日晚,天安门广场上璀璨的烟花不断在空中燃放,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流光溢彩、气势恢宏的盛大场面。

D.书卷气来自孜孜不倦地读书,在幽幽书香日积月累地熏陶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植果树、马铃薯和莜麦,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杏树。

B.他离开学校后,仍然无时无刻不记着老师对他的叮嘱。

C.据统计,我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D.随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使我们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

②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

③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

④核心素养是党和囯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

⑤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

A.④①②⑤③B.⑤③①②④

C.⑤③④①②D.④①⑤③②

5.为了在国统区出版方便,《红星照耀中国》曾经改过名字,下面哪一项,是这部作品曾经使用的名字()(3分)

A.《西行散记》B.《西行漫记》

C.《西征记》D.《二万五千里长征》

6.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部纪实作品,作者是加拿大记者埃德加·斯诺

B.这是一部小说,作者是加拿大记者埃德加·斯诺

C.这是一部小说,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D.这是一部纪实作品,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7.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你认为下面四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3分)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D.春种满田皆碧玉,秋收遍野尽黄金。

8、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近日,省文化厅公布了湖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韶山山歌作为湘潭地区唯一新增项目入选。韶山市正式公布韶山山歌传承人毛爱霞和毛继余为韶山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传韶山因舜帝南巡奏韶乐,“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而得名。在历史的长河中,温和柔美的“韶乐”与当地民风逐渐相融合,从而产生了曲调丰富多变、旋律优美动听的韶山山歌。5月23日,记者来到韶山乡韶山村虎形组,找到了慕名已久的山歌传承人毛爱霞和毛继余两位老人,亲耳聆听了他们的演唱,歌词朴素,曲调优美,令人叫绝。

近年来,韶山山歌面临失传的危机,引起了韶山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年,韶山市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同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共普查代表性传承人34位,整理收集歌曲首,歌词多字,并组织山歌能手进行试点教学。年韶山市成功举办了首届韶山山歌大赛,次年韶山山歌又在湖南省艺术节中获得银奖。年,韶山市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向省文化厅提交了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报告。

A.韶山山歌入选省级“非遗”

B.韶山山歌曲调优美,令人叫绝

C.韶山山歌获得银奖

D.韶山山歌面临失传

二、古诗文识记和阅读能力训练(4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0题(每题3分,共6分)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9、本诗前两句使用的独特的修辞方法是()(3分)

A.比喻B.拟人C.夸张D.对偶

10、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B.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

C.不能知难而退,应该勇往直前。

D.与朋友依依惜别的忧伤。

(二)阅读《三峡》完成11-17题(每题3分,共21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于/夏水襄陵

B.自非/亭午夜分

C.常有高/猿长啸

D.猿鸣三声/泪沾裳

1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B.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C.林寒涧肃(肃杀、凄凉)

D.属引凄异(延长)

13、下列句中的“素”字,与文中“素湍绿潭”一句中的“素”字意思一样的一组是()(3分)

A.银装素裹

B.可以调素琴。

C.素不相识

D.素面朝天

14、下列句中的“绝”字,与文中“哀转久绝”一句中的“绝”字意思一样的一组是()(3分)

A.巧妙绝伦

B.绝巘多生怪柏

C.会当凌绝顶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15、对“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翻译正确的是()(3分)

A.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B.虽然骑上飞奔的马,冒着疾风,但是比它快。

C.即使快速飞奔,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D.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比它快。

16、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大挺拔。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流快,再写水势大。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素湍绿潭”的静景,也描写“悬泉瀑布”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第四段中写“高猿长啸”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冷。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拒马河》,完成下面问题(每题3分,共9分)

拒马河

郦道元

巨马水①又东,郦亭沟水②注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逎县③东,东南流,历紫渊④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⑤,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⑥,西带巨川,东翼⑦兹水,枝流津通,缠络墟圃⑧,匪直田渔之赡可怀⑨,信为游神⑩之胜处也。其水东南流,又名之为郦亭沟。

①巨马水:今称拒马河,在河北省西部。②郦亭沟水:拒马河的支流。③督亢沟水:拒马河支流。逎(qiú)县:古县名,治今河北省涞水县北。逎,同“遒”。④紫渊:地名。⑤乐浪:郡名,⑥涿:今河北省涿州市。⑦翼:分列左右。

⑧缠络:缠绕,环绕。墟圃(xūpǔ):田园。⑨匪(fěi)直:不只是,不仅仅。赡(shàn):丰富,充足。怀:怀念。⑩游神:游玩嬉娱。

18、“巨马水又东”中的“东”字的用法是:方位名词用作状语,翻译成:“向东面(流)”,上文中大多数方位词都是这个用法,请从下面选项中找出方位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3分)

A.东南流B历紫渊东

C.西带巨川D.东翼兹水

19、“自涿之先贤乡爰宅其阴”一句是说:作者的先祖从外地迁居到了这里,就住在河边。请你根据文言文常识,判断作者的先祖住在这条河的什么方位()(3分)

A.东B.南C.西D.北

20、对“匪直田渔之赡可怀,信为游神之胜处也”一句翻译最准确的一句是()(3分)

A.不仅有丰富的农产品和水产品令人怀恋,实在也是遨游嬉娱的佳境。

B.不仅有农田和鱼塘令人怀恋,实在也是游玩的好地方。

C.不仅有丰富的农产品和水产品令人怀恋,相信也是游玩的好地方。

D.不仅有农田和鱼塘令人怀恋,相信也是遨游嬉娱的佳境。

(四)古诗文积累训练(共5个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21、下列哪一组诗句和重阳节无关()(2分)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C.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2、下列哪一组诗句不是描写雪景的()(2分)

A.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

B.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D.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23、下列哪一句古诗跟秋天没有关系()(2分)

A.霜叶红于二月花

B.便引诗情到碧霄

C.断肠人在天涯

D.风住尘香花已尽

24、下列哪一组古诗表现的不是“爱国”的主题()(2分)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5、下列哪一组诗句不是写花的()(2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三、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片片蝶衣生》一文,回答26-29题。

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篮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彰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选自《厦门日报》副刊,有删改)

26、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4分)

27、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2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E.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蓝蝴蝶花美丽却安于平凡的惋惜之情。

29、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四、写作能力考查:(15分)

请把《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的一段文字,改写为一篇写景的小短文:

原文: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要求:

1、不是简单的翻译原文,而是发挥想象去改写原文,要有自己的创造。

2、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3、字数在—字之间。

第一部分选择题(70分)

(1)前20题每题3分1-8DCBABDBA9-10BD11-17CDADABD18-20BBA

(2)后面5题每题2分21-25BCDBA

第二部分阅读(15分)

26、(4分)花瓣娇小不起眼;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4个点,每点1分)

27、(3分)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清婉美丽的花容(1分),表达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1分)。

28、(4分)CE(答出一个给2分)

29、(4分)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2分);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2分)

第三部分作文(15分)

1、全部是翻译,最高给5分

2、对原文理解准确,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没有运用修辞,最高给到10分

3、在第2条的基础上,两种修辞运用准确生动,语言优美,最高给到15分

4、字数,错字,书写酌情扣分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jiaomeia.com/smjz/80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