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放心的白癜风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6/5792166.html
永春佛手茶的原产地——玉斗,有着多年的茶树栽培历史。目前玉斗镇是全国最大的佛手茶生产基地,佛手茶成为玉斗一张靓丽的名片。本期推出几篇有关玉斗佛手茶的文章,希望能为你的生活增添一缕佛手茶香。
且将春水试新茶
黄晓红
风推着云儿,轻轻巧巧越过门前三角梅热烈的紫红色,越过大狗黝黑发亮的脊背,越过山坳里舒展的秧苗,跟着我们上了玉斗茶山。此时的茶山是一片片饱涨芬芳的绿。春天温润的水汽里,蒸腾着茶的清香。
密密匝匝数不清的茶丛一道一道顺着山势绵绵而下,如一层一层漾开的绿波纹。走进这绿波纹里,抢眼的绿铺天盖地围拢着我们,在眼前在身后,在左在右,仿佛我们的一呼一吸也都是绿的。我们若是林中的鸟雀,若是花间的彩蝶,定要婉转鸣啼,定要翩翩起舞,应和这茶山的春光。
这茶山的年龄有多大了?恐怕它们也记不住自己的岁数了,只是年年杜鹃花开,年年茶丛抽了新芽。我们是茶山的过客,不能像老枞在茶山一年又一年绿着。生而为人,在生命的代谢中,我们有欢聚有别离,来来往往之间甚至频繁得都来不及叹息。又将如何呢?——且珍重这美丽的刹那。是的,我在去往玉斗茶山之前刚经历了一场告别,路上那哀愁还缠绕在心头,却在茶山之上,一念之间,冲淡释然……
茶的清香,在茶山上,在茶汤里,在老茶农的指尖上。
这位茶农黝黑的脸笑得皱皱的,四十来岁的人,做了十几年的茶,生活仰赖漫山的茶青和祖辈传下的制茶工艺。采青,晒青,摇青,揉捻,烘培……揉、压、搓、抓,反反复复,他的手掌,他的指尖,年深日久,积累了最可靠的感知,总能恰到好处地让茶香敛藏,滋味醇厚。
又是这双手,抓起一把曲卷乌润的茶,放入盖碗,煮沸了春天山涧的泉水,立即扬起冲泡,茶叶瞬间苏醒,释放出袅袅香气,沁人心脾的茶香里有着香橼的奇香——是为佛手茶也。
相传,佛手茶是由老和尚将茶枝嫁接到佛手柑上培育而得。这老和尚定是爱极了佛手的清芬,爱极了茶水的甘醇,因缘际会,偶然有了这样的组合,二者却融合得绝妙,似乎天地间本该有如此的茶品。橙黄的汤色,入口微苦,回味甘冽,是茶饮,是药用,能消暑,能开胃,能健脾,能降脂。
茶可以喝得很热闹,三五好友,一壶清茶,天南地北聊得妙趣横生;茶可以喝得很静谧,一盏灯,一卷书,一杯茶,字里行间,学而思,方寸之地顿时辽阔无涯。
春茶已采制完成,一瓯玉斗佛手茶,敛聚了春的阳光、雨雾和甘露,春的温润、鲜活与明媚。且将春水试新茶,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玉斗深山出好茶
谢华德
我与永春佛手茶结缘,有些偶然——我身边一位朋友,原来身上长了脂肪瘤,据说喝了佛手茶竟然好了。这样神奇的经历让我对佛手茶刮目相看,我不是病人,自身无从考证佛手茶祛除这类病症的真伪,不过常饮佛手茶,确有调理肠胃、明目清新等功效。
因缘巧合,我获得一次良机,可以到佛手茶的原产地玉斗镇去采风,想到能和心仪的“永春金佛手”来个亲密的接触,自然不能错过,于是欣然前往。玉斗镇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当地优越独特的地理条件,加上没有工业废气污染,非常适合发展佛手茶树种植。
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橼,同为乌龙茶系列,与其他茶叶比起来,佛手茶叶要肥厚一些,叶面也更宽大,形似佛手,有特殊香气。听了当地茶农介绍佛手茶的来历,我才知道原来佛手茶的叶子就有较高的医用价值,发现佛手茶苗的凤山公本身就具有仁爱之心,他悬壶济世多年,医治好多病例,这神奇的东方树叶可谓居功至伟,至此,之前的猜测豁然开朗,我那位朋友身上的脂肪瘤说不定就是这样治好的。
当然,香橼的叶子也不是摘下来就直接成茶的,它还是要经过晒青、摇青、揉捻、烘干等程序。从山上摘下来的嫩芽到成为茶盅里的香茗,每个步骤都要把握得当方能出精品。在一间制茶室里,我有幸观看了揉捻的制茶环节,制茶师傅把晒青过的茶叶揉成球状后摊开,再揉成球状……如是反复七次,揉捻的过程仿佛是将那吸收天地精华的嫩芽揉进茶叶的灵魂深处,然后再沉淀下来,升华成为茶之韵。制作这么复杂,也难怪茶叶能够拥有这么特殊的功能与疗效。接下来,进入品茶环节。很快地,一盏盏色泽澄黄透亮的茶汤便摆在眼前,甚是诱人,轻轻抿上一口,顿时齿颊生香,倦意尽消。但我总感觉佛手茶不是胜在香味,而是赢在韵味上,茶汁入口,顿感醇厚绵长、回甘生津。这感觉像极我接触到的这些淳朴茶农与身边的永春朋友,他们一个个敦厚内敛、温润而不张扬,我想这或许与他们常喝佛手茶息息相关,因为茶的特质已经深深积淀在他们的身体当中。
半天的采风活动很快就要结束了,同行的康现在老师热情邀请我们一行人到他的“金香茗”茶店品茶,末了还送我们每人半斤上好佛手茶,众人坚辞不受,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康老师的盛情,这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永春人的热情好客的性格。
在一枚佛手茶里栖息
张泉花
景致清幽,花木竞发,山清水秀。好山好水孕育出好茶来。地形颇似天上北斗,外加天时地利人和,“五斗”地名因之而诞生。
我登上玉斗镇炉地村顶洋格茶山的那一刻,只见周遭的山峰高度平缓线条柔和,许是具备天然的玉润柔美,“五斗”更名为“玉斗”,更吻合这方风水宝地的特质?
“皇子拓土桃林场,佛手奇香溢九洲。”这诗句中的“佛手奇香”的原产地就是玉斗。多年的种植和制茶历史,各种茶赛中获得的琳琅满目的“茶王”荣誉称号,让一万亩玉斗茶园拥有了挺拔和骄傲的站姿。
我必须低下头,让一身苎麻绿,与满山的佛手茶绿相匹配。春天已接近尾声,这一万亩浩瀚的春天,唤醒我沉睡的思想。有关玉斗佛手茶的故事,渐次从一枚枚绿色的茶叶中舒展开来。
一株株茶树固守着这一片绿色的希望,风雨中孕育,风雨中茁壮。听得见那些纷纭的茶叶,如鸟雀之舌,一起在暮春里呢喃,或者歌唱,吐露着满山的佛手茶香。这样的奇香,氤氲就是几百年。
沉淀岁月的奇香,收藏乡村的梦想。有多少人知道,玉斗茶乡的背后,茶农更响亮更急切的呐喊?
柔和温润宽大的叶子,犹如佛手,掌中有智言,有慧语。这样的佛手茶,挟天地之灵气,禅于内,形于外,在岁月中反复翻滚、舞蹈,有玉的温润,有佛的禅味,让一颗颗燥热的心,最终趋向内敛,通达,清润,禅悟。
与佛手茶对坐,上等的泉水在玉斗茶山等你。端起一杯佛手茶,饮下一杯温润。多少苦涩的历程被一杯茶水推向了高度。我屏住呼吸,让一个个煮沸的玉斗茶事,在我的心海碧波荡漾。我的目光开始在一枚舒展复活的佛手茶叶里栖息。
炉地的佛手茶
陈丽娥
那天,我跟随文友到玉斗镇炉地村采风,有幸目睹了广阔茂盛的茶园,还有茶农康庆林师傅亲自示范制茶的过程。
康师傅听说我们要来采风,特地留了一筛子发酵好的半成品佛手茶叶,专等我们到来后,再把制茶的工序演示给我们看。一进门,我们就闻到了浓郁的茶香,那种纯天然茶香,将我们全身包裹,再慢慢润到我们的心脾,瞬间让人神清气爽。
因为佛手茶采青的时间已过,康师傅便给我们看他手机里拍的采青照片。采青,一般上午采摘,采摘那些嫩绿得发亮,甚至透着红的佛手茶叶。刚采摘下来的茶叶,分散铺在竹筛上,在阳光的照耀下发酵,直到变软。像昨天早上刚采摘完的茶叶,晒一天左右,今天便可以拿来杀青,即用滚筒式机器高温烘炒茶叶,使之停止发酵,杀青会让茶叶更加香醇。刚杀青完的佛手茶叶已经散发着幽幽茶香。康师傅告诉我们,杀青完的茶叶可以直接泡茶喝了,有些人专爱喝这样的茶。说罢,他顺手抓起一把湿润的茶叶,准备泡茶给大家品尝一下。
接下来就是揉捻茶叶了,也叫“球茶”,顾名思义,要破坏茶叶细胞,把条状的茶叶揉成球,塑造不同的特性。只见康师傅拿纱布将一筛子的茶叶包裹起来扎好,放入机器中,从左右两侧慢慢挤压茶叶,而后放入另一圆盘机器,上下压实,一袋松散的茶叶经过这两道工序已经变得紧致,接着打开这袋茶叶放进旁边的滚筒式机器,机器轰隆隆地翻滚着,把茶叶重新散开。这时的茶叶明显比刚杀青好的茶叶更加紧致成条。康师傅又按照如上工序揉捻了六七遍后,茶叶已初见球形。之后他把一筛子的茶叶放入干燥机,进行制茶的最后一道工序,机器散发着微热,翻滚着茶叶,屋里的茶香愈发浓郁……
阳光透过门缝洒进屋内的水泥地。猛一抬头,我看见康师傅客厅墙壁上,挂满了标注金银铜奖以及“佛手状元”等铜匾,这是茶农参加各种茶赛而获得的荣誉称号,众人啧啧称叹之后依次落座。康师傅又抓起一些刚杀青的茶叶,冲一泡滚烫的开水,氤氲开那一抹青涩的黄绿色。淡淡的佛手茶香,在舌尖幽幽地散开……
佛手茶乡玉斗行
郑梦如
那天上午,我们来到茶乡玉斗采风。下了车,镇茶叶研究会会长热情地沏了一泡新制的佛手茶招待我们。我接过茶杯,哇,香气浓郁芬芳,汤色金黄透亮,入口甘爽!此时我不由想起十二年前,玉斗镇举行征集永春佛手茶广告语启事,我即兴给玉斗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上一节《学写永春佛手茶广告语》,没想收获掌声一片。我还记得学生写的一些广告语,比如“中国仙茶――永春佛手”“要健康喝佛手,喝佛手到玉斗”……
我们登上炉地格,漫山遍野是层层的绿绒毯似的茶园,茶园间又夹杂着一簇簇蘑菇似树林,这浓绿的树林和浅绿的茶林交错成一幅高低有致、色彩分明的风景画啊!女作家们兴致勃勃钻入茶园,欢笑声洒满茶园。唯我静静环顾四野,思绪万千——
那是五十年前的一个四月天,失学落魄的我挑着工具箱随德化吴师傅到玉斗找木桶活,所到之处映入眼帘的山坡散落着几块小茶园,茶树参差不齐,茅草比茶树高。走家串户悠转了半天,好不容易走进炉地村一户主顾,做了一件腌糟菜大木桶和两个挑水的木桶。打听主人,主人说木头是夜晚到坑仔口景山偷砍来的,两个做“桶耳”的“杉枝”是走了五里山路才觅到,做“师傅饭”用的一小块咸肉是跑了“一铺路”才借到的……
今日走进炉地村,已是旧貌换新颜,呈现在眼前的是坐落在山野上一座座三五层气派非凡的别墅楼房……
会长带我们来到一户茶农家,热情的主人早把采青、晾晒和做青的半成品茶叶准备好,接着为我们展示摇青、杀青、捻揉、压散、烘干等过程。主人边演示边说:每一道程序都讲究好时间、力度、温度。还说:如今,很多程序都采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大大减轻了劳动的强度,而且提高了茶叶的质量。
参观完,大家受邀到茶室喝茶去了。哇,好气派!茶室中央摆放着一套红木茶桌茶椅,贵重典雅且不失精巧。我悄然离开茶室,参观茶农其他房间的家居摆设。不曾想茶农家里摆放的现代家具可谓应有尽有……
“郑老师,快来品好茶!”不知谁喊,我马上返回茶室。主人热情地给我递上一杯:“这是刚做的佛手茶,你品品看!”我轻轻一抿——醇厚回甘,有如雪梨果香,又更有香橼滋味,浓郁厚韵,沁人心脾啊!
“佛手茶最早是产自玉斗,种植制作有多年的历史……”主人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解着佛手茶的历史,最后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我们转向有机佛手茶制作,价格上去了,茶农收入自然也高了……”
一阵阵茶香随风飘来,望着窗外片片翠绿茶园,我不由又想起当年上课时学生说的另外两句广告语:“春风送我入玉斗,只因玉斗出佛手。”“永春佛手玉斗香,玉斗佛手香神州!”
三弟的茶事
康玉琨
小时候,我难得喝上一回茶。与多数农家一样,我家也只是在敬天祭祖等祭祀仪式上,才郑重其事地搬出陶罐,小心翼翼地取出一点点茶叶,用平时难得一用的茶壶泡上一壶茶,给一个个茶杯倒满茶水。我们这些小孩只能在旁边悄悄地看、静静地闻,想得更多的却不是喝茶,而是等下可以一饱口福的美食。柴米油盐酱醋茶,还真是那个年代头等的居家大事。尤其是饮茶,对于农家来说,是生活之外的奢侈茶事。
我的老家在玉斗镇,是永春金佛手的原产地。跟随着家乡制茶茶叶迅猛发展的趋势,年,我家三弟开始在老家的责任山上开挖成片的茶园。第二年春天,种上了佛手茶苗,当年秋天,就靠卖茶青获得了收益。年,三弟到安溪当学徒,向安溪师傅学习包揉等制茶技艺。年,三弟从安溪买来各种制茶器械,雇来安溪师傅,边学边干,自己做起了茶。他先是在村西他的岳父家里做茶,后来,随着规模扩大、产量提高、利润增多,便在自家的房顶上加盖了一层,搬到四楼做起茶来。
那时村子里做茶的农户有二百多家,现在仅剩下几十家了,但弟弟和弟媳仍在坚守。他们夫妻从茶园管理、少用或不用农药做起,不断提高茶青品质。把好采摘、晒青、摇青、晾青、发酵、杀青、包揉、成型、烘干等每一道制茶工序,在摇青、晾青的多次反复中花心思、下功夫,并且不断与同行交流、探讨、研究,精益求精,尽可能做出最好的茶。而我感受更深的是其中的艰辛。制茶期间,弟弟夫妻俩从早晨4点多起床直到晚上11点多才能休息,睡眠就严重不足。值得欣慰的是,虽然茶叶价格时高时低,但销路是不成问题的,都是茶商主动上门,前来批发。当然,弟弟很少与茶商讨价还价。他的营销理念是,薄利多销,茶商赚了钱,下次还会来。
如今,品茶对寻常农家来说,不再是奢侈茶事了。我们每次回老家,弟弟都会拿出佛手茶沏泡着,让我们尽情地品尝个够;三弟告诉我们如何从色、香、味等方面辨别茶的优劣。长时间地耳濡目染和切身体验,我已颇有心得,并且越来越喜欢我们永春玉斗的佛手茶。因为它“茶条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浓锐,味甘厚,耐冲泡,汤色橙黄清澈”,冲泡时更是馥郁幽芳,喝上一杯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图片
康庆平
责任编辑
冯媛媛
桃源乡讯
长按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