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日乾海南四月天

海南四月天冯日乾

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在风光旖旎的海南,我同几个要好的朋友作逍遥游。

四月,大体上是农历的三月,有一个无人不知的节日叫“清明”,这名字便告诉你一年中气清景明的日子来临了。“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地不分江南北国,人无论男女贵贱,都可以解放自己出门去踏青远足,只要你愿意,气候是宜人的。

去海南,更应当选四月。四月前,乍暖还寒,出发时毛衣外套,到达后立马改穿短袖短裤,温差太大,不好将息。四月一过,天气大热,海南不消说是燥热难熬。选五一长假当然是冒险,汇入人山人海,对像我这样怕热的八十岁老头无异于赴汤蹈火。有朋友看了我在三亚拍的海上一体三面观音雕像的照片,说:你出游的时间段太好了,远近高低各个角度都拍到了,显然,拍得很从容,如果是假期哪里能拍出这么好的效果啊!

岛上风光果然与关中家乡大异其趣,最具视觉冲击的是树木的繁茂和花卉的明丽。那日午后,住进坐落在热带雨林中的五指山亚泰酒店,稍事休息,去坡底散步。徜徉在专为游人而修的环形弯道上,始终被绿色包围着,黄绿、浅绿、深绿、翠绿、墨绿重重叠叠堆积起来,很厚很厚,像油画的用色;耳畔不断传来各种虫鸣的交响,只闻其声而不见其影,幽深如蛇精树怪的神秘王国。忽然,从路边窜出一只猴子,同游的高学刚、白登海都说,这东西不能招承,便跺着脚呵斥。那灵物出溜一下窜上路边的灯杆顶,稳稳地蹲着。大家不约而同举起相机,那家伙并不害怕,撮着嘴,瞪着眼,左顾右盼,得意洋洋,似乎在逗我们玩:“拍吧,随便拍,拍完赶快发到群里去!”

树族中,椰子是伟丈夫,高者可达二三十米,插天入云,站在下面用顶端带弯镰的长杆采摘果实,需得仰面朝天才行。一行行挺立街边的像身穿军绿英武飒爽的列兵,一片片成林的则俨然如披坚执锐整装待命的劲旅。但树中王者还得算榕树,其躯干之粗壮往往得几人才能合抱,树冠之庞大往往遮天蔽日。惊人的是,它的众多侧根竟裸露在地表,如伸出的龙爪边前行边扎地,可呈网状延伸至七八成十米远。更奇特者,它能粗枝上发细枝,如长发长髯垂直向下,触地后又扎入土里,简直说不清是枝干还是根。面对博大沉雄的榕树,你会领悟什么是盘根错节,是树大根深,是根深叶茂,你会感到一种电击雷轰亦不可撼动的巨大定力,因为你看到它就是大地的一部分。

家乡的暮春已是众芳摇落的时候,只有月季、蔷薇等很少的花还在绽放着自己的美丽。但海南,却是另一番景致。有的树,在我们普通的北方人眼里,无论其形状、气象、躯体大小、枝叶分布,它都不应该开花,或者说它就是那种不开花的树。可是,它偏偏一树灿烂,远观真叫人怀疑那是人工粘缚上的假花,而近看却不能不惭愧自己的少见。有的果实吃过,如香蕉,但从未想过它的花是什么样。在五指山的雨林里,我们曾惊艳于一朵娇美的香蕉花,被长长的梗悬吊着,花瓣像极了荷花,但粉红换成了娴雅而高贵的紫色。最惹眼的莫过于随处可见的三角梅,一名叶子花。我初识此花是在年的云南,也是4月,也是登海司机兼导游,从昆明南下,车行漫长峡谷中,沿途无数丛紫红色三角梅婀娜展放,如天降美姬夹道迎宾,明艳无比,摄人心目。到达景谷县当晚,我凑成几句打油诗以志惊喜:十万仙子来何速,酒晕敷面赖人扶。千里画廊扑眼过,一路醉梅到景谷。时隔七年,在海南,这种在北方难得常见的明艳又一次洗亮我的双眸:悬吊于墙头的,像紫红色的飞瀑,攀爬上大树的,如无数彩蝶敛翅于枝叶,列队在路边的,恰似一道道落地的云霞……

此次海南行的发起人是现居海口的白登海,“同谋者”为杨志和、全惠玲夫妇,慨然应约以保健医生身份陪护我的是高学刚。他们都是我四十多年前的学生,也是交往多年相知相重的朋友。事先商定,此行半是观光,半是聚会,行与止,得看老师身体。总之,要动静结合,逍遥自在。

去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看火山口遗迹,这是登海的科研项目,他自然成了最合格的解说员。休息时闲聊,由地下钻探现在能及的深度说到熔岩的形成,又由地球之小说到宇宙之大。“无限大”是多大?不好想象。生成宇宙的原动力究竟是什么?开天地的“盘古”从哪里来?大家都清楚,这种天问式讨论不会有结果,不过借漫话以休憩。在东坡书院瞻仰先生的遗泽后也并不急于离去,杨志和买来一摞《苏轼词全集》,人各一册。他坐在“书房”门口翻看让登海拍照,我从里边出来走到他身边,恰好被登海抓拍。“看,老师正在检查学生读书呢!”登海一喊,别人都争着看,也都笑着称赞:“太像了!”“让冯老师看!”我看了说:“足可乱真。”但他们欣赏的似乎正是这“乱”出来的“真”,让他们穿越时空回到了当年。志和又给加了一行字发到群里:“八十三岁的老师督学六十二岁的学生”。

为了放慢节奏,有两天干脆没去景点。登海住的长岛蓝湾小区就在海边,早晨可去溜达,中午休息、做饭,下午则去看附近渔村新面貌。4月29日,登海拿出事前准备的文房四宝让大家写字留念,志和爱诗词,腕底多秀雅,学刚拿惯了手术刀,挥毫也是铁画银钩。我老伴跟惠玲一起下厨,登海帮忙,都心不在字上。最后,由我代表大家写几句有关此行的话,六人集体签名,然后——鼓掌,开宴。

饭菜是丰盛的,有海鲜亦有陕味,饮品有刚开的椰子汁,也有多年的老西凤,主食是惠玲的拿手活酸汤面。窗外椰风海浪,桌上欢声笑语。他乡故知,千杯嫌少,一不小心便又梦回寒窗苦读的中学时代去。那时,不仅他们,做老师的我足迹也没迈出过关中。身处知识有罪的年代,站在北仲山下的课堂,我给他们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领他们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也看他们眼波里的疑惑与期待……而今,他们均已退休(登海则真的登陆海南安居海口),竟“不由分说”陪护着白发的老师移步南国,观海天浩渺,赏异域风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学生之于我,也如青山之于多情词人吧?

5月1日,返回陕西家乡。白登海发来大量照片,所历所见,一一定格。越两日,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jiaomeia.com/smzp/78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