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电视君
编辑
电视君
在《白夜追凶》和《无罪之证》两部话题大剧长期霸占网络平台热度后,近日上线的《将军在上》显得有些疲软,并没能复制导演侣皓吉吉前作《太子妃升职记》的疯狂。尽管如此,《将军在上》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声,这种讨论,大部分集中在了色调上。
毕竟,如此亮瞎狗眼的搭配,在用色乱七八糟的国产电视剧市场中,也能排的上名号,实力不可小觑。
我们先来看看将军长什么样。
再拉近看仔细一点。
将军这是刚从《长城》同款的染缸里打捞出来的吗?
还是给百事可乐做的广告?
再来看看男一盛一伦。
就算是勉强接受了这眼妆和这唇色。
也是躲不过如此热情似火的舞裙。
再来看看满朝文武。
在古代九品官制下,按照官位从高到底分别着:紫袍、朱(红)袍、青(蓝)袍、绿袍。几代为朝廷重臣的家族称“满门朱紫”,俗话常说的“红得发紫”就是指已经快离开“朱”这个层次了,快要升级到“紫”那一层级了。
看来剧中的皇帝有够公平,满朝文武都紫的非常到位。
《将军在上》延续了侣皓吉吉一贯的大胆撞色风。
将军的副将估计是在大婚之日收到了百事可乐的尾款。
盛一伦还拉上小伙伴一起出演了戏中戏《天线宝宝》。
再写下去,电视君电脑的显卡估计要冒烟了。
国产电视剧的颜色,曾经是这样的。
有芙蓉满园的和谐华贵。
有万家灯火的平淡祥和。
有宫闱秘史的梦幻浪漫。
但仿佛一夜之间,写实的搭配,淡雅的装扮,变成了过时的代名词。大名鼎鼎的于妈不仅掀起了又一波古装潮,还购买了无数廉价的颜料,铺满了电视荧幕,成为新的潮流。
电视剧的颜色开始变成这样。
这样。
这样。
还有这些涂了口红的男性角色。
这些掉进染缸的王公贵族。
这么鲜艳真的好吗?再这么看下去,小编的色盲症都要被治好了啊!
闪瞎眼系创始人于正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曾经花了两年的时间学习色彩学,在历史真实与唯美效果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在电视君还对于妈这两年学习的成果表示怀疑时,我们的于妈又悄然开创了另一种色彩风格——还未开播的《延禧攻略》长这样。
这是影楼风变成性冷淡风了吗?
在影视艺术中,色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比如把颜色玩弄于鼓掌之中的张艺谋,给我们带来了《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英雄》等无比浓烈的作品。
然而,不同于时下电视剧中的大红大绿,上述这些颜色,是深深融入在情节之中的,不仅是一种影像风格,更带有着极强的叙事情绪。
其实,电视剧的色调问题,从某种意义上反映着国产电视剧的通病。
比如说,制作经费占比过低,导致用于服化道、调色等的费用相较于演员片酬或者说电影成本来说相去甚远。
单就调色师这一个职业来说,在国内,一线调色师做电影,一部几十万;二线调色师干广告,按工作时间收费,一小时几千;三线的调色师才做电视剧,一集三五百。
再看调色的工期,一部电影预告片,注意,是预告片,几十秒、一分钟的那种,正常的调色周期也要一天时间。而一个电视剧的调色师,一天往往能完成两三集的调色。这中间的质量差别,可想而知。
再比如,国产电视剧始终存在着严重的跟风行为。
当某一类型或风格的作品火了之后,与之相似的作品层出不穷,为了挣快钱的人比比皆是。于正首先用艳丽影楼风包裹的《宫》系列电视剧都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所以同类作品在p图染色的路上越走越远,在天边划出一道对比度极高的彩虹。
再再比如,如今流量至上的大环境下,作品热度的价值,有时要高于美誉度。创作者不惜牺牲正常的审美,也要在作品中安插容易引起讨论的话题,力求把作品推上注意力峰值,哪怕舍弃掉一些基本的常识。这大概就是《将军在上》治好电视君色盲症的真实原因吧。
从《太子妃升职记》到《将军在上》,一样的撞色狂人侣皓吉吉,一样的面瘫男一盛一伦,甚至是一样的鼓风机,市场结果不尽相同。
也许,这种只靠颜色给作品添加个性的套路,该换个玩法了。
文章为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
—END—
谢谢你这么美,还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