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输液是为了保护患者静脉、减轻患者痛苦。然而,一旦发生留置针并发症,则会事与愿违。穿刺点感染化脓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因是什么?怎样处理?看看下面的内容~
案例回顾
近日,笔者所在的静疗群里有人提问:留置针拔出后发现针眼部位有结痂,周围有一圈白黄色、约1.5cm左右的红肿硬块该如何处理。
其实,在临床中,这种现象很常见,大都是感染所致。
案例分析
患者病情、年龄、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免疫抑制剂使用、患者免疫力低、消毒液种类选择不当、棉签、贴膜、洗手液、病房清洁度低、医护患手卫生、药物等13项原因。
总的来说就是,导致此次感染事件的直接原因包括:患者免疫力低、消毒剂种类选择不当、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护士操作不熟练、患者有静脉炎症状未及时处理。间接原因包括:医护人员手卫生、病房清洁度低。
经过询问当事人后,此案例感染原因判定为:护士穿刺时手接触过针柄、延长管,左手固定过局部皮肤范围,可能与手卫生处理不到位而污染有关,而上述之处都在敷贴的范围,时间一长,污染处易滋生细菌,细菌沿着局部皮肤潜入针眼血管造成感染。其次,护士拔针后宣教不到位,穿刺点未封闭,患者拔针后接触水,也导致感染的发生。
应对处理
应用碘伏棉片湿敷可有效改善局部红肿,促进创口愈合。
原理碘伏为碘与表面活性剂的结合物,后者起载体和助溶作用。
当与局部皮肤接触时,碘在溶液中缓慢释放,氧化细菌胞浆的活性基团,并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使其变性而发挥作用。
其杀菌作用强而且持久,并且对细菌、芽孢、真菌、病毒、阿米巴原虫均有杀灭作用。
细菌对碘伏不易产生耐药性,机体也不易产生过敏反应(碘过敏者除外)。
碘伏为0.5%稀碘液,对皮肤黏膜无刺激,能迅速减少创面的分泌物,并在创口表层形成一层保护膜,细菌不易侵入拔针后的创口,起到保护创口的作用,从而达到修复、收敛消炎的作用。
碘伏本身具有组织脱水、促进创面干燥的作用。
说到这儿,笔者想起大部分护士的处理方法就是络合碘消毒后用输液贴覆盖,虽然可以暂时起到局部消毒及一过性清除渗液和分泌物的作用,但在输液贴覆盖下,创口局部分泌液、汗液的渗出不利于红肿的治愈。
然而,拔针后用无菌碘伏棉片覆盖,既可对红肿部位产生持久的保护作用,并可吸收局部的渗液、汗液等分泌物,促进红肿消退、创口愈合,进而缩短了治愈时间。
更为靠谱的是,可以同时使用硫酸镁湿敷或者使用水胶体敷料,还可与管床医生沟通,做分泌物培养并经验性更换使用三代头孢抗生素。
知识拓展
常见拔针后并发症拔针后的并发症不止感染,还有以下现象:
1.出血及血肿
因拔针后血管内壁血痂形成不坚固,尤其是大号针头对血管壁损伤较重,如果拔针后按压错位或时间不足,就会导致针眼出血。
血肿的出现,则与穿刺位置不当使压迫止血困难、压迫止血错位及力度不当或患者过早地活动穿刺部位等有关。
护士在拔针时必须告诉患者及家属压迫3~5分钟,使用血管扩张剂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应延长压迫10分钟以上,不宜使肢体过早活动或受力。
2.瘀斑(青紫、黑斑)
血肿消退后变成瘀斑或紫黑,也因患者习惯性调换棉签压迫方向,将竖压转向横压,造成压迫性移位,形成潜在出血,为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
应给予患者正确示范指导,使患者掌握按压技术。
3.疼痛
即有患者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一方面,患者对针头产生紧张害怕心理;另一方面是护士技术原因。
此外,疼痛与药物的性状、浓度、针头大小、头皮针留置的时间及位置有关。
护士要重视对患者疼痛的评估及心理护理,正确运用拔针技巧,减轻患者的痛苦。
留置针拔除指征1.留置时间超过96小时。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指出,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96小时更换一次。版INS指南建议,不能仅仅根据留置时间的长短来拔除血管通路装置,因为最佳留置时间尚未可知。
2.出现导管相关并发症。
如静脉炎、导管堵塞及疑似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等。
3.外周静脉留置针装置完整性受损时。
拔除方法
1.固定外周静脉留置针,以°方式去除无菌透明敷料,观察穿刺部位无红、肿及皮肤压伤等。
2.将棉签平行于血管方向轻放于穿刺点上方,快速拔除外周静脉留置针后,用棉签按压穿刺点。
3.按压穿刺点2-5分钟止血,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4.穿刺点予无菌敷料覆盖24小时。
经验总结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非常普遍,加强对留置针的护理和不良反应的控制,是护理人员应尽的职责。
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巧,增强留置针维护意识,同时注重对患者健康教育,提高留置针应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高效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反思:
1、更新观念。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护理工作要求不断增高。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过程中,不仅仅要求一针见血,也要求避免或降低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
2、理论实践并重。在输液过程中注重与患者沟通,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巧妙地与实践结合,而不是机械地生搬硬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输液的巡视管理,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输液情况,对输液渗漏者力争早发现、早治疗。如有无针头滑出、固定是否牢固、保护针眼的敷贴有无潮湿、脱落或弄脏、患者按压手法是否正确对位等。
4、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严格无菌观念,手卫生意识要增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患者穿刺部位消毒一定要规范。
5、健康宣教。通过口头、板报、示范、发放健康处方及册子等形式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讲解拔针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机理、转归、预后,消除患者疑虑,纠正错误的认识及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血管的意识。
留置针拔针后的感染,你是否遇到过呢?
参考文献:
[1]黄霜霞.输液拔针后穿刺点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广西医学,,24(10):-.
[2]胡东方,周娟.留置针拔针后穿刺点感染原因分析及处理[J].哈尔滨医药,,(5):-.
[3]张祖琼.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医药前沿,,(31):.
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作者:医院吴泽芳
山东省国医通继续教育《伤寒论》答案医护家园4月27日点击标题下「医护家园」可快速 )A、胃家燥邪亢盛B、胃肠燥热亢盛 C、胃肠邪气盛实D、肠中燥结成实40、44、大柴胡汤具有以下除哪项外的证候(D)A、胸胁硬满疼痛B、往来寒热C、大便秘结D、但头微汗出41、45、原文:"太阳病,(D),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A、身痛B、脉浮C、鼻鸣干呕D、头痛E、呕逆42、46、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的病机是:CA、热扰胸膈,腑气不通B、燥屎内结C、脾虚气滞D、脾虚而寒湿内聚E、心脾不足43、47、桂枝汤用治发热自汗出时,其服药时间应选在A。A、发热汗出前B、发热汗出后C、一直服用D、发热汗出时E、发热汗出间隔时间44、48、真武汤证的治法是:CA、培土制水B、健脾利水C、温肾利水D、温肾健脾E、化气利水45、49、心悸,欲得按,烦躁者,治用BA、桂枝加桂汤。B、桂枝甘草汤。C、桂甘龙牡汤。D、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E、桂枝加附子汤。46、50、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治疗少阴咽痛证的方剂(C)A、猪肤汤B、苦酒汤C、芍药甘草汤D、半夏散及汤47、51、仲景做出少阴病"自利"属虚寒诊断的要点是(D)。A、下利物性状B、口不渴C、发热D、小便颜色E、恶寒48、52、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煎服法是(B)A、以甘澜汤二升煎二药一升、去滓,分温再服B、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C、水煎二药,去滓,分温再服D、以清浆水二升煎二药须臾,去渣,分温再服49、53、以下除哪项外,均为痞证可见证(C)A、痞B、痞满C、疼痛D、呕吐50、54、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治用CA、苓桂甘枣汤。B、茯苓甘草汤。C、苓桂术甘汤。D、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E、五苓散。51、55、下列证候中,预后好可治的是DA、少阴病,燥烦四逆,息高者。B、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C、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倦,脉不至,不烦而燥者。D、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E、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52、56、肝邪乘犯所致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中,下述()组症状最能反映肝邪乘犯所致的上热特征。DA、消渴B、吐蛔C、舌红苔黄D、气上撞心E、饥而不欲食53、57、可辨别湿热发黄证者有(C)A、身黄,小便不利,腹满,不能食B、身黄,少腹硬满,小便利,口渴,不欲饮C、身黄,小便不利,腹满,渴饮水浆D、身黄,小便难,胁下不满痛54、58、小结胸证的病机是(C)A、水热互结于胸胁B、痰水互结于胁下C、痰热互结于心下D、痰热互结于少腹59、原文:"伤寒二三日,(C),小建中汤主之。"A、腹中急痛者B、心下悸,欲得按者C、心中悸而烦者D、小便利而心下悸者E、胸中满而烦者55、60、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者,治用AA、葛根汤。B、桂枝加葛根汤。C、桂枝加附子汤。D、桂枝加芍药汤。E、麻黄汤加葛根。56、61、少阳病半表半里证的发热热型是(C)。A、寒热并见B、发热定时而作C、寒时不热,热时不寒D、发热多恶寒少E、发热恶寒,如疟状57、62、少阴病的性质是:DA、里虚寒证B、里虚热证C、表里俱虚证D、里虚证E、寒热夹杂证58、63、阳明蓄血证不可见及的症状是(E)。A、大便硬B、色黑C、解出容易D、健忘E、如狂或发狂59、64、证见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而属表里同病,治当C。A、先治表B、表里同治C、先治里D、治表多治里少E、治里多治表少60、5、下述除项外,都属于广义伤寒范畴。E61、D?A、外感热病B、天行C、温疫D、时行E、霍乱62、66、下列证候,除哪项外,皆为附子汤证的主证(A)A、下利B、身体痛,骨节痛C、口中和D、脉沉63、67、下列症状,除哪项外,皆为"阳明病外证"?DA、身热B、不恶寒C、汗自出D、大烦渴E、反恶热64、68、下后胸满用桂枝去芍药汤或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其针对的病机属性是D。A、肺阳虚B、肾阳虚C、心阳虚D、心胸阳虚E、心阴虚65、69、黄芩汤证见下利,其性质是(A)。:A、胆热迫肠B、肠中热邪内蕴C、肠中湿热内阻D、肝热迫肠E、表邪内迫大肠66、70、以原文为据,下列脉证,哪项在太阳中风提纲中未予明叙(C):A、汗出B、发热C、头痛D、浮缓1、证见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而属表里同病,治当。:CA、先治表B、表里同治C、先治里D、治表多治里少E、治里多治表少2、黄芩汤证见下利,其性质是()。:AA、胆热迫肠B、肠中热邪内蕴C、肠中湿热内阻D、肝热迫肠E、表邪内迫大肠3、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4、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下列哪项解释最确切( ):BA、胃家燥邪亢盛 B、胃肠燥热亢盛 C、胃肠邪气盛实D、肠中燥结成实5、下列麻黄汤的煎服法中,哪项是错误的::BA、先煮麻黄,去上沫B、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D、温覆取微汗E、禁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6、以原文为据,下列脉证,哪项在太阳中风提纲中未予明叙():CA、汗出B、发热C、头痛D、浮缓7、太阴病下利可兼见下列()症状?:CA、手足厥冷B、下利清谷C、手足自温D、脉微细E、利下臭秽8、《伤寒杂病论》作者::C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张景岳E、张志聪9、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无汗身痒者,治用:AA、桂麻各半汤。B、桂二麻一汤。C、桂二越一汤。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E、茵陈蒿汤。10、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BA、蒸蒸发热B、翕翕发热C、时发热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E、往来寒热11、《伤寒论》中厥阴最为全面的概括是()。:EA、手厥阴心包B、足厥阴肝C、手、足厥阴D、阴阳学说中的阴尽阳生E、脏腑经络及阴阳学说两个不同范畴12、"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应:AA、在发热自汗出之前,用桂枝汤。B、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柴胡桂枝汤。C、在发热自汗出之前,用柴胡桂枝汤。D、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桂枝汤。E、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小建中汤。13、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恶风寒的表现是():DA、发热与恶寒并见B、不发热而但恶寒C、其背恶寒如掌大D、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14、以下除哪项外,均为痞证可见证():CA、痞B、痞满C、疼痛D、呕吐15、下述汤方均具清上温下之功,能治疗厥阴病上热下寒证的是()。:EA、黄连汤B、栀子干姜汤C、麻黄升麻汤D、干姜芩连人参汤E、乌梅丸16、判断疾病是否传变的依据是。:AA、脉症变化B、病程长短C、病情轻重D、有否误治E、体质强弱17、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病机是:DA、表邪未解,脾虚水停B、胃阳不足,水气内停C、心阳不足,肾水上逆D、脾阳不足,水气内停E、脾肾阳虚,水气泛溢18、患者平素体弱畏寒,汗多,在大暑之夜,启窗而卧,仍周身汗出,至夜半因觉冷即覆被而睡,其冷不减,反加甚:CA、桂枝加附子汤B、桂枝附子汤C、桂枝汤D、麻黄汤E、桂枝新加汤19、少阳病脉证提纲的机理较确切地说是():DA、呕而发热B、身热恶风,项颈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C、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D、口苦,咽干,目眩20、甘草泻心汤证与半夏泻心汤证、生姜写心汤证比较,主要特点在于( ):AA、以痞利俱甚,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为主B、心下痞满而呕,肠鸣下利为主C、以心下痞,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为主D、以胃中不和,心下痞,腹中雷鸣为主1、《伤寒杂病论》作者:C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张景岳E、张志聪2、《伤寒论》中厥阴最为全面的概括是()。:EA、手厥阴心包B、足厥阴肝C、手、足厥阴D、阴阳学说中的阴尽阳生E、脏腑经络及阴阳学说两个不同范畴3、下述汤证皆可见及烦躁,仲景明确指出用治白天烦躁的汤方是。:DA、桂枝汤B、麻黄汤C、大青龙汤D、干姜附子汤E、茯苓四逆汤4、下利脉症除哪项外,属少阴热化证与寒化证所共有():DA、口渴B、下利清谷C、但欲寐D、脉微细5、肝邪乘犯所致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中,下述()组症状最能反映肝邪乘犯所致的上热特征。:DA、消渴B、吐蛔C、舌红苔黄D、气上撞心E、饥而不欲食6、"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治宜():DA、桂枝甘草汤B、黄连阿胶汤C、炙甘草汤D、小建中汤7、六经病证总的治则是( ):AA、扶正驱邪B、和胃气 C、汗吐下温清补和消D、扶阳气、存阴液8、"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应:CA、先解其表,用桂枝汤。B、表里同治,用桂枝人参汤。C、先温其里,用四逆汤。D、先温其里,用理中汤。E、先温其里,用小建中汤。9、桃花汤证的下利特征是()。:EA、下利清水B、下利便脓血,腹绞痛C、下利物色鲜明D、下利便脓血,发热口渴E、下利物色晦暗,滑脱不禁10、"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主之":BA、白虎汤。B、白虎加人参汤。C、柴胡桂枝汤。D、柴胡加龙骨牡蛎汤。E、附子汤。11、大柴胡汤证的病机是():AA、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B、邪热内陷,与痰饮相结于心下C、水热互结于胸胁心下D、以上都不是12、有下列哪一项见症者,不宜用白虎汤?:DA、壮热B、肢厥C、脉滑D、恶风寒,身疼痛E、腹满身重13、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恶风寒的表现是():DA、发热与恶寒并见B、不发热而但恶寒C、其背恶寒如掌大D、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14、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15、以下除何证外,均可见烦躁的症候():DA、大陷胸汤证B、干姜附子汤证 C、茯苓四逆汤证D、茯苓甘草汤证16、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17、太阴病见腹部"大实痛"是:DA、脾虚寒太甚。B、脾湿热壅阻。C、脾虚而兼寒湿阻滞。D、太阴经络气滞络瘀。E、阳明腑实已成。18、小结胸证的病机是():CA、水热互结于胸胁B、痰水互结于胁下C、痰热互结于心下D、痰热互结于少腹19、大陷胸汤证腹痛的特点为:CA、绕脐痛。B、正在心下,按之则痛。C、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不可近。D、腹满时痛。E、心中结痛20、寒格证中呕吐的特征是()。:BA、朝食暮吐B、食入即吐C、心中温温欲吐D、欲吐不吐E、饮水则吐1、通脉四逆汤治疗:CA、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沉微者。B、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无三阳证者。C、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身反不恶寒者。D、四肢厥冷,下利清谷,面色赤者。E、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细欲绝,唇舌淡白。2、太阴虚寒证当见:AA、手足温。B、手足冷。C、手冷足不冷。D、足冷手不冷。E、手足热。3、表郁轻证的"如疟状"概指如疟疾样。:BA、寒热交替B、寒热呈发作性C、寒热呈定时发作性D、寒热后有汗E、寒热前有汗4、枳实栀子豉汤证为热郁气滞之证,其气滞部位在:BA、胸中。B、腹中。C、少腹。D、两胁。E、胃脘。5、以下除何证外,均可见烦躁的症候():DA、大陷胸汤证B、干姜附子汤证 C、茯苓四逆汤证D、茯苓甘草汤证6、阳明蓄水证不常见的症状表现是()。:BA、呕逆B、下利。C、手足厥冷D、心下悸E、小便通利7、葛根芩连汤证亦可见"协热而利",其病机是:EA、表热里寒。B、表里俱热。C、表里俱寒。D、表寒里热。E、里热下利8、下列方证除哪一项外,均可出现厥逆():BA、乌梅丸证B、柴胡桂枝干姜汤证C、瓜蒂散证D、白虎汤证9、太阳中风证的治法是:BA、调和营卫B、解肌祛风,调和营卫C、发汗解表D、调和营卫,益气和营E、解肌祛风,宣肺发汗10、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BA、蒸蒸发热B、翕翕发热C、时发热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E、往来寒热11、运用牡蛎泽泻散治疗的差后水肿证属()。:EA、脾虚水停B、肾阳虚水停C、脾肾阳虚水停D、寒湿停聚下焦E、湿热壅阻12、运用牡蛎泽泻散治疗的差后水肿证属:EA、脾虚水停。B、肾阳水停。C、脾肾阳水停。D、寒湿停聚下焦。E、湿热壅阻。13、可辨别湿热发黄证者有():CA、身黄,小便不利,腹满,不能食B、身黄,少腹硬满,小便利,口渴,不欲饮C、身黄,小便不利,腹满,渴饮水浆D、身黄,小便难,胁下不满痛14、下列证候中,预后好可治的是:DA、少阴病,燥烦四逆,息高者。B、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C、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倦,脉不至,不烦而燥者。D、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E、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15、少阳病脉证提纲的机理较确切地说是():DA、呕而发热B、身热恶风,项颈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C、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D、口苦,咽干,目眩16、大青龙汤证中烦躁的机理是():BA、浊邪上干、犯扰心神B、寒邪外束,阳热郁于内,无从宣泄C、太阳中风,热邪内扰D、营阴郁滞,不得汗解17、下列不属于栀子豉汤治疗是:DA、虚烦不眠。B、心中懊憹。C、胸中窒D、心烦腹满。E、心中结痛。18、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无汗身痒者,治用:AA、桂麻各半汤。B、桂二麻一汤。C、桂二越一汤。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E、茵陈蒿汤。19、少阴病的性质是::DA、里虚寒证B、里虚热证C、表里俱虚证D、里虚证E、寒热夹杂证20、小结胸证的病机是():CA、水热互结于胸胁B、痰水互结于胁下C、痰热互结于心下D、痰热互结于少腹1、证见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而属表里同病,治当。:CA、先治表B、表里同治C、先治里D、治表多治里少E、治里多治表少2、黄芩汤证见下利,其性质是()。:AA、胆热迫肠B、肠中热邪内蕴C、肠中湿热内阻D、肝热迫肠E、表邪内迫大肠3、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4、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下列哪项解释最确切( ):BA、胃家燥邪亢盛B、胃肠燥热亢盛 C、胃肠邪气盛实D、肠中燥结成实5、下列麻黄汤的煎服法中,哪项是错误的::BA、先煮麻黄,去上沫B、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D、温覆取微汗E、禁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6、以原文为据,下列脉证,哪项在太阳中风提纲中未予明叙():CA、汗出B、发热C、头痛D、浮缓7、太阴病下利可兼见下列()症状?:CA、手足厥冷B、下利清谷C、手足自温D、脉微细E、利下臭秽8、《伤寒杂病论》作者::C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张景岳E、张志聪9、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无汗身痒者,治用:AA、桂麻各半汤。B、桂二麻一汤。C、桂二越一汤。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E、茵陈蒿汤。10、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BA、蒸蒸发热B、翕翕发热C、时发热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E、往来寒热11、《伤寒论》中厥阴最为全面的概括是()。:EA、手厥阴心包B、足厥阴肝C、手、足厥阴D、阴阳学说中的阴尽阳生E、脏腑经络及阴阳学说两个不同范畴12、"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应:AA、在发热自汗出之前,用桂枝汤。B、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柴胡桂枝汤。C、在发热自汗出之前,用柴胡桂枝汤。D、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桂枝汤。E、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小建中汤。13、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恶风寒的表现是():DA、发热与恶寒并见B、不发热而但恶寒C、其背恶寒如掌大D、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14、以下除哪项外,均为痞证可见证():CA、痞B、痞满C、疼痛D、呕吐15、下述汤方均具清上温下之功,能治疗厥阴病上热下寒证的是()。:EA、黄连汤B、栀子干姜汤C、麻黄升麻汤D、干姜芩连人参汤E、乌梅丸16、判断疾病是否传变的依据是。:AA、脉症变化B、病程长短C、病情轻重D、有否误治E、体质强弱17、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病机是:DA、表邪未解,脾虚水停B、胃阳不足,水气内停C、心阳不足,肾水上逆D、脾阳不足,水气内停E、脾肾阳虚,水气泛溢18、患者平素体弱畏寒,汗多,在大暑之夜,启窗而卧,仍周身汗出,至夜半因觉冷即覆被而睡,其冷不减,反加甚:CA、桂枝加附子汤B、桂枝附子汤C、桂枝汤D、麻黄汤E、桂枝新加汤19、少阳病脉证提纲的机理较确切地说是():DA、呕而发热B、身热恶风,项颈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C、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D、口苦,咽干,目眩20、甘草泻心汤证与半夏泻心汤证、生姜写心汤证比较,主要特点在于( ):AA、以痞利俱甚,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为主B、心下痞满而呕,肠鸣下利为主C、以心下痞,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为主D、以胃中不和,心下痞,腹中雷鸣为主1、《伤寒杂病论》作者:C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张景岳E、张志聪2、《伤寒论》中厥阴最为全面的概括是()。:EA、手厥阴心包B、足厥阴肝C、手、足厥阴D、阴阳学说中的阴尽阳生E、脏腑经络及阴阳学说两个不同范畴3、下述汤证皆可见及烦躁,仲景明确指出用治白天烦躁的汤方是。:DA、桂枝汤B、麻黄汤C、大青龙汤D、干姜附子汤E、茯苓四逆汤4、下利脉症除哪项外,属少阴热化证与寒化证所共有():DA、口渴B、下利清谷C、但欲寐D、脉微细5、肝邪乘犯所致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中,下述()组症状最能反映肝邪乘犯所致的上热特征。:DA、消渴B、吐蛔C、舌红苔黄D、气上撞心E、饥而不欲食6、"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治宜():DA、桂枝甘草汤B、黄连阿胶汤C、炙甘草汤D、小建中汤7、六经病证总的治则是( ):AA、扶正驱邪B、和胃气 C、汗吐下温清补和消D、扶阳气、存阴液8、"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应:CA、先解其表,用桂枝汤。B、表里同治,用桂枝人参汤。C、先温其里,用四逆汤。D、先温其里,用理中汤。E、先温其里,用小建中汤。9、桃花汤证的下利特征是()。:EA、下利清水B、下利便脓血,腹绞痛C、下利物色鲜明D、下利便脓血,发热口渴E、下利物色晦暗,滑脱不禁10、"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主之":BA、白虎汤。B、白虎加人参汤。C、柴胡桂枝汤。D、柴胡加龙骨牡蛎汤。E、附子汤。11、大柴胡汤证的病机是():AA、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B、邪热内陷,与痰饮相结于心下C、水热互结于胸胁心下D、以上都不是12、有下列哪一项见症者,不宜用白虎汤?:DA、壮热B、肢厥C、脉滑D、恶风寒,身疼痛E、腹满身重13、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恶风寒的表现是():DA、发热与恶寒并见B、不发热而但恶寒C、其背恶寒如掌大D、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14、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15、以下除何证外,均可见烦躁的症候():DA、大陷胸汤证B、干姜附子汤证 C、茯苓四逆汤证D、茯苓甘草汤证16、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17、太阴病见腹部"大实痛"是:DA、脾虚寒太甚。B、脾湿热壅阻。C、脾虚而兼寒湿阻滞。D、太阴经络气滞络瘀。E、阳明腑实已成。18、小结胸证的病机是():CA、水热互结于胸胁B、痰水互结于胁下C、痰热互结于心下D、痰热互结于少腹19、大陷胸汤证腹痛的特点为:CA、绕脐痛。B、正在心下,按之则痛。C、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不可近。D、腹满时痛。E、心中结痛20、寒格证中呕吐的特征是()。:BA、朝食暮吐B、食入即吐C、心中温温欲吐D、欲吐不吐E、饮水则吐1、通脉四逆汤治疗:CA、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沉微者。B、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无三阳证者。C、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身反不恶寒者。D、四肢厥冷,下利清谷,面色赤者。E、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细欲绝,唇舌淡白。2、太阴虚寒证当见:AA、手足温。B、手足冷。C、手冷足不冷。D、足冷手不冷。E、手足热。3、表郁轻证的"如疟状"概指如疟疾样。:BA、寒热交替B、寒热呈发作性C、寒热呈定时发作性D、寒热后有汗E、寒热前有汗4、枳实栀子豉汤证为热郁气滞之证,其气滞部位在:BA、胸中。B、腹中。C、少腹。D、两胁。E、胃脘。5、以下除何证外,均可见烦躁的症候():DA、大陷胸汤证B、干姜附子汤证 C、茯苓四逆汤证D、茯苓甘草汤证6、阳明蓄水证不常见的症状表现是()。:BA、呕逆B、下利。C、手足厥冷D、心下悸E、小便通利7、葛根芩连汤证亦可见"协热而利",其病机是:EA、表热里寒。B、表里俱热。C、表里俱寒。D、表寒里热。E、里热下利8、下列方证除哪一项外,均可出现厥逆():BA、乌梅丸证B、柴胡桂枝干姜汤证C、瓜蒂散证D、白虎汤证9、太阳中风证的治法是:BA、调和营卫B、解肌祛风,调和营卫C、发汗解表D、调和营卫,益气和营E、解肌祛风,宣肺发汗10、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BA、蒸蒸发热B、翕翕发热C、时发热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E、往来寒热11、运用牡蛎泽泻散治疗的差后水肿证属()。:EA、脾虚水停B、肾阳虚水停C、脾肾阳虚水停D、寒湿停聚下焦E、湿热壅阻12、运用牡蛎泽泻散治疗的差后水肿证属:EA、脾虚水停。B、肾阳水停。C、脾肾阳水停。D、寒湿停聚下焦。E、湿热壅阻。13、可辨别湿热发黄证者有():CA、身黄,小便不利,腹满,不能食B、身黄,少腹硬满,小便利,口渴,不欲饮C、身黄,小便不利,腹满,渴饮水浆D、身黄,小便难,胁下不满痛14、下列证候中,预后好可治的是:DA、少阴病,燥烦四逆,息高者。B、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C、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倦,脉不至,不烦而燥者。D、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E、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15、少阳病脉证提纲的机理较确切地说是():DA、呕而发热B、身热恶风,项颈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C、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D、口苦,咽干,目眩16、大青龙汤证中烦躁的机理是():BA、浊邪上干、犯扰心神B、寒邪外束,阳热郁于内,无从宣泄C、太阳中风,热邪内扰D、营阴郁滞,不得汗解17、下列不属于栀子豉汤治疗是:DA、虚烦不眠。B、心中懊憹。C、胸中窒D、心烦腹满。E、心中结痛。18、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无汗身痒者,治用:AA、桂麻各半汤。B、桂二麻一汤。C、桂二越一汤。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E、茵陈蒿汤。19、少阴病的性质是::DA、里虚寒证B、里虚热证C、表里俱虚证D、里虚证E、寒热夹杂证20、小结胸证的病机是():CA、水热互结于胸胁B、痰水互结于胁下C、痰热互结于心下D、痰热互结于少腹第1题:您的选项是:C结果:正确得分:5.0第2题:您的选项是:A结果:正确得分:5.0第3题:您的选项是:B结果:正确得分:5.0第4题:您的选项是:B结果:正确得分:5.0第5题:您的选项是:D结果:正确得分:5.0第6题:您的选项是:B结果:正确得分:5.0第7题:您的选项是:E结果:正确得分:5.0第8题:您的选项是:B结果:正确得分:5.0第9题:您的选项是:B结果:正确得分:5.0第10题:您的选项是:B结果:正确得分:5.0第11题:您的选项是:E结果:正确得分:5.0第12题:您的选项是:E结果:正确得分:5.0第13题:您的选项是:C结果:正确得分:5.0第14题:您的选项是:D结果:正确得分:5.0第15题:您的选项是:D结果:正确得分:5.0第16题:您的选项是:B结果:正确得分:5.0第17题:您的选项是:D结果:正确得分:5.0第18题:您的选项是:A结果:正确得分:5.0第19题:您的选项是:D结果:正确得分:5.0第20题:您的选项是:C结果:正确得分:5.0总得分:.0栀子豉汤禁忌,是下列哪项()DA、其外有热B、手足温C、饥不能食D、旧微溏仲景做出少阴病"自利"属虚寒诊断的要点是()。DA、下利物性状B、口不渴C、发热D、小便颜色E、恶寒小青龙汤证中"服汤已渴者"的机理是()CA、水饮未化,不能上润B、津液大伤难以上润C、温解之余,上焦一时津液尚少D、余邪化热,灼伤津液1、六经病证总的治则是( )AA、扶正驱邪B、和胃气 C、汗吐下温清补和消D、扶阳气、存阴液2、少阳病脉证提纲的机理较确切地说是(D)A、呕而发热B、身热恶风,项颈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C、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D、口苦,咽干,目眩3、黄芩汤证见下利,其性质是(A)。A、胆热迫肠B、肠中热邪内蕴C、肠中湿热内阻D、肝热迫肠E、表邪内迫大肠4、阳明蓄水证不常见的症状表现是A、呕逆。B、下利。C、手足厥冷。D、心下悸。E、小便通利。5、真武汤证的治法是:CA、培土制水B、健脾利水C、温肾利水D、温肾健脾E、化气利水6、以下除哪项外,均是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之一?EA、心下痞B、肠鸣C、呕吐D、下利E、噫气不除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无汗身痒者,治用AA、桂麻各半汤。B、桂二麻一汤。C、桂二越一汤。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E、茵陈蒿汤。8、桃花汤证的病机是:A、中气下陷,下焦不固B、湿热郁遏,损伤络脉C、肾气不化,水渗大肠D、脾肾阳虚,滑脱不禁E、脾虚湿阻,寒湿下趋9、阳明三急下与少阴三急下证的共同病机是(B)A、正虚邪实,阴虚热盛B、燥热亢盛,阴津欲竭C、燥热内结,气机不通D、燥热内结,宿食内停10、大结胸证的临床特点是(D)A、胸胁痛,脉沉紧B、心下疼痛,寸脉浮,关脉沉C、胸腹痛,按之痛,脉沉紧D、胸胁,心下至少腹疼痛,按之石11、枳实栀子豉汤证为热郁气滞之证,其气滞部位在BA、胸中。B、腹中。C、少腹。D、两胁。E、胃脘。12、栀子豉汤禁忌,是下列哪项()DA、其外有热B、手足温C、饥不能食D、旧微溏13、仲景做出少阴病"自利"属虚寒诊断的要点是(D)。A、下利物性状B、口不渴C、发热D、小便颜色E、恶寒14、小青龙汤证中"服汤已渴者"的机理是(C)A、水饮未化,不能上润B、津液大伤难以上润C、温解之余,上焦一时津液尚少D、余邪化热,灼伤津液15、下列可用于表里同病,但不属于表里同治的方剂是A、麻黄附子甘草汤。B、大青龙汤。C、麻黄细辛附子汤。D、抵当汤。E、桂枝人参汤。16、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中的"喘"是因D。A、风寒袭表B、痰热闭C、痰气阻肺D、风寒袭表与痰气内阻E、肺热壅遏17、心悸,欲得按,烦躁者,治用BA、桂枝加桂汤。B、桂枝甘草汤。C、桂甘龙牡汤。D、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E、桂枝加附子汤。18、判断疾病是否传变的依据是。AA、脉症变化B、病程长短C、病情轻重D、有否误治E、体质强弱19、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脉象应为(D)。A、脉浮弱B、脉浮缓C、脉沉弱D、脉沉紧E、脉迟20、阳明蓄血证不可见及的症状是eA、大便硬。B、色黑。C、解出容易。D、健忘。E、如狂或发狂。2.阳明腑实证腹满的特点为AA、腹满不减,减不足言B、少腹拘急C、腹满时痛D、腹满时减,复如故。以下方剂除哪一组外,药味都是相同的()DA、桂枝汤与桂枝加芍药汤B、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C、抵当汤和抵丸D、大陷胸汤与大陷胸丸4、太阳中风、伤寒的鉴别要点是()CA、有无"或未发热"B、恶寒与否C、汗出与否 D、恶风与否6、表邪未解,膀胱气化失职之"小便不利"治疗可用()CA、真武汤B、猪苓汤C、五苓散D、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7、具有与太阳蓄血抵当汤证表现相似,出现发狂症状的是下述。BA、阳明蓄血的抵当汤证B、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C、桂枝加桂汤证D、桂枝甘草龙牡汤证E、苓桂甘枣汤证8、阳明蓄血证不可见及的症状是()。EA、大便硬B、色黑C、解出容易D、健忘E、如狂或发狂—THEEND—欢迎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