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
可以自己完成一幅浸染作品
还可以参观果蔬基地
品尝农家菜、私房菜
……
一个默默无名的
农村幸福美丽新农村住宿小区
如何摇身一变
成为“网红景区”“打卡胜地”
一起来看看
双流区彭镇吴家染坊小区的
华丽“变身”
吴家染坊小区位于鲢鱼社区6组,是彭镇规划建设的农业公园的核心区,面积约40亩,安置居民85户人。小区由翰霖农作物专业种植合作社党支部代管,党小组7人,支部党员31人。去年以来,鲢鱼社区党委在区委、镇党委的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协同治理、场景营造,以社区场景营造为着力点,自治赋权、发展赋能、文化赋魂,促进发展与治理同步、治理与服务同振、文化与活力同兴,破解了社区造血功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治理主体单一、文化发展乏力等难题,探索打造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农业公园社区。
借力“乡村旅游热”,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参观游览到农旅文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游学基地,鲢鱼社区吴家染坊小区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农村幸福美丽新农村住宿小区,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景区”“打卡胜地”。因染布而出名的小区
现在成了生态旅游网红景点
在多年前的清乾隆年间,一位吴姓染布生意的人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大染布生意,举家从眉山迁至双流开设染坊,因其乐善好施、接济贫苦,广受百姓爱戴。后时过境迁,吴家的印染手艺,慢慢的消逝在了历史的洪流中。
民间印染的手艺,从周朝开始到现在,已经沉淀了千年时光。就在吴家染坊快要淡出人们视线的时候,在鲢鱼社区的幸福美丽新村的建设中,一块石碑“腾空出世”,石碑上刻有四个大字“吴家染坊”,让吴家染坊的印染手艺回到大众的视线里,瞬间勾起了人们尘封已久的记忆。对于“吴家染坊”,很多人只知道它是一个地名,位于彭镇鲢鱼社区的“吴家染坊”小区。而为了让这段记忆重现天日,同时也应广大居民的心愿,彭镇鲢鱼社区吴家染坊重建工作被纳入了社区工作日程。从年4月开始,经过半年时间的施工,一处崭新的“吴家染坊”重现在了世人眼前。
新建的染坊呈现倒“U”型结构,分为前坝、中庭、后院,同时加以川西民居的稻草屋顶、栅栏木门、泥巴矮墙等元素,让整个建筑充满了乡土气息,变得更为接地气。
在双流彭镇这一个新的网红景区,它不仅是一个生态旅游胜地,也是一个亲子游的胜地,它在朋友们的“朋友圈”很流行,节假日游客较多,不收门票,但人气很旺。
吴家染坊建筑古色古香的木结构建筑,“吴家染坊”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专业园林设计团队设计出了现代农村风貌的绿化景观,再搭配银杏等绿化景观乔木,体现了“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新农村综合体形式,让居民出门就能闻得见花香。
染坊里的扎染工艺品多姿多彩,还有梦幻和浪漫的色彩。染坊的墙上的窗户变成了一个个画框,框住了附近的原野山景,图中的果林也有高大的身影,绿色的野草生机盎然,发出了生命的信息,树丛生长在小山丘上,带着一种神秘感,古老的仙境会隐藏在树林里吗。
山的外面有山,云雾染红了远处的山峰,那些山很朦胧,神秘的面纱下,有不同的美丽景色,仙灵在山上徘徊,山上也有灵气,吴家染坊对着大山喊叫,声音在耳边回响,一切都是神奇的。
染坊里简单的咖啡馆,张开有蓝色的翅膀,小房子,有《飞屋环游记》的梦想,如果你把气球系在上面,也许你还可以飞到大洋彼岸,浓浓的乡愁里浸润着北欧风情,感受到有法式浪漫,花盆里有三角梅无法分辨的春夏,在夏天,依旧灿烂。
角落里的仙人掌,比头还高,却还是那么可爱,坐在长凳上,喝着咖啡,聊着过往,开心地,忘掉所有的烦恼,剩下的,就会美丽时光。
当然,伴随着染坊的竣工,重现的不仅是染坊的外观,同时,染布手艺也得到了重视。一安扎染创始人郑婷介绍,如今染坊使用的都是古法传承的植物染料,蓝染就是板蓝根,还有姜黄、苏木、栀子,这些都能作为植物染料。扎染在传统印染工艺中一枝独秀,一直以朴实无华、自然成趣的姿态点缀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易被人察觉,却能释放出迷人的异彩。扎染后的织物既有浑厚的朴实美,又有流动的现代美,同时又兼具匀称的纹路美,以及错杂的融浑美。郑婷说,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回顾过往历史,回味传统手艺,更能亲自动手,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布料印染;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一幅幅由游客自己亲手完成制作的浸染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
6月10日上午,记者到鲢鱼社区采访,社区党委委员吴杰很忙,家人团聚,高中同学聚首吴家染坊,吴杰带着他们参观有着浓浓乡愁情结的吴家染坊,参观果蔬基地和乡村文旅观光体验园,参观鲜花苗圃基地、乡村樱桃园体验,果蔬采摘,品尝农家菜、私房菜,俨然一个兼职导游。
这边有社区党委委员忙着当导游,那边的吴家染坊、果蔬基地和乡村文旅观光体验园里游人如织。实施乡村振兴以来,鲢鱼社区从点到面,以吴家染坊为圆心,一个个乡村振兴项目成效渐显。古老染坊重现乡愁里的“诗与远方”
人气旺了钱包也鼓了
今年4月14日上午九时许,鲢鱼社区吴家染坊旁边的樱桃园前锣鼓喧天,醒狮劲舞。当日,20年前从达州来此承包土地种蔬菜的樱桃园主人赖真胜带着家人、帮工忙前忙后,累并快乐着。
“太美了!没想到我们的鲢鱼社区变化这么大!”赖真胜说,20年前他来鲢鱼社区承包8亩地种蔬菜,现在承包了亩土地,建起了有余株樱桃树的樱桃园。在赖真胜的笑脸上,不难看出他对鲢鱼社区变化的骄傲与自豪。
这个端午节假期,鲢鱼社区余亩的景观农业园内,紫焦花与各种不知名的花竞相绽放,吸引了大批周边游客专程前来观赏。他们当中,有来自成都、重庆、绵阳、德阳的摄影爱好者,召集了数十个家庭、余人,组队前来游玩;也有从双流城里过来的广场舞舞蹈队,统一穿上红色T恤、戴上白色帽子,在花海中展舞姿、拍美照;还有从外省驱车回到鲢鱼社区的夫妻,带孩子看看家乡之变、感受家乡之美。
为迎接各方游客,鲢鱼社区在吴家染坊设置了展板,展示“最佳拍摄点”,引导游客创意拍照,文明旅游。在晾晒的扎染布前拍照的锦江区居民骆凤茵说,端午假期在周边游玩,避免了塞车的烦恼,轻松又开心。她认为,乡村应该保持着鲢鱼社区这样的生态美,给游客一种自然融入感。
趁着假期和高涨的人气,赖真胜的小女儿赖成霖和姐姐赖成柳将自家果园里的蓝莓、蔬菜,和一些批发的时令水果,拿到吴家染坊边上统一规划的摊位摆卖。“生意最好的那一天,线上就卖了多斤蓝莓。”赖成霖指着吴家染房感叹道,那里原来只是一片菜地,现在竟成了“网红打卡点”。
被吴家染坊“带旺”的,还有附近幸福美丽新村里的各家“私房菜馆”。56岁李敏,在幸福美丽新村分的一套套四房子,就在吴家染坊左侧,距吴家染坊不足50米。乘着去年的樱桃节,她与家人商量后,在自家小院里开起了“私房菜馆”,电话预定,主打菜品为原生态家常菜,同时根据顾客需求配点,蒸菜、烧菜、拌菜、炖菜,也可是一鸡三吃、一鱼三吃,人均消费低的三四十元,高的五六十元。李敏说,老公和儿子、媳妇在外打工,自己在家打理家务,经营“私房菜馆”,3亩承包地流转给社区合作社,“搬了新房,收入逐年增加,在我们小区里,起码有七八家人开起了‘私房菜馆’。”
围绕景观农业,居民自家做生意,“私房菜馆”,各个景观体验园生意火爆。游生态田园,品生态美食,今日鲢鱼社区吴家染坊小区,人气旺了,钱包也鼓了。乡村振兴
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沿着黄楠路驶入鲢鱼社区,多亩的景观农业园全貌一览无遗。在鲢鱼社区吴家染坊入口处右转进入吴家染坊,吴家染坊乡愁体验馆、樱桃采摘园、鲜花苗木基地、生态茶馆、“私房菜馆”、景观广场等悉数呈现。从年4月开始施工,经过半年时间打造,崭新的“吴家染坊”重现在了世人眼前。今年,鲢鱼社区从点到面,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开花。
吴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