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至右:岳岳、马良、李德武、林森、梅国云、孙文波、韩少功、孔见、阿西、蒋浩现场摄像:孙诺摄影:孙诺、李再明陈有膑、岳岳文字整理:褶子君
蒋浩:今天很高兴,咱们水巷口这么小小的一个公寓,烟火深处的一个小不点,一枚小小的褶子,能够请来这么多珍贵的朋友,尤其是这些以前只能在书上见到的朋友,我觉得特别荣幸,也非常感谢!我先顺着我的右手介绍嘉宾。这位是住在咱海南三亚市的黑龙江市诗人阿西,早年是《绥芬河日报》的总编辑。绥芬河很边缘了,海南岛也是边缘,算是从边缘到边缘的移居。阿西现在专心读书写诗,也是马良兄他们旅琼文艺家协会的旅琼艺术家。接下来这位是我们的孔见主席,最近特别火啊!因为他刚出了本《海南岛传》。上次在林森的小说分享会上,他说还有七八本书正在写,所以韩老师就批评了他,说:“少写两本,有一本能流传下去就很好了。”估计孔主席最近在调整,把七八本变成五六本。好!这位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韩老师,韩少功老师!以前咱们都在书上见过他很多次,现在终于见到实物啦。
韩少功:见到活的啦。
蒋浩:想拍照的赶紧,韩老师是难得出现一次。特别给力。我跟马良兄发邀请时,说有韩老师,他马上就说,太给面子了。我想,是因为面子上有褶子了。再次感谢韩老师的光临。我就不多说了,待会韩老师自己会有很多话要说。接下来是孙文波老师,著名诗人。
韩少功(指着身后墙上挂的孙文波手稿):在这里,从墙上走下来了。
蒋浩:孙文波老师是成都人,现在住在深圳和海口。小半年住海口观澜湖,大半年在深圳洞背村,和手稿展诗人、翻译家黄灿然是邻居。接下来这位嘉宾是我们现在锐意改革、充满活力的海南作协的梅国云主席。出版有多部著作,小说《第39天》是我做的设计,之前我还设计过他的一本非常棒的艺术作品集《笔外意象》,大家最好都能买来欣赏,褶子有卖,只是定价比较高。梅主席充满活力,想法很多,而且思路很开阔。下面这位嘉宾,是很年轻的天涯杂志的新晋主编,我们海南本地人。孔见老师也是海南本地人。林森现在是非常活跃非常优秀的八〇后小说家代表之一。刚出版长篇小说《岛》,影响很大。林森也偷偷写诗,所以今天跑来偷偷看手稿,估计回去要考虑彻底转行了。这位是刚刚移居海南岛的新晋岛民,海南马术协会的秘书长,诗人李德武先生,也写评论,老家东北,我跟他大概20年前相识于哈尔滨。
韩少功:这个是骑马来的。
蒋浩:接下来这位嘉宾是马良先生,旅琼文艺家协会的负责人,前年喜欢在前面的高大上的国新书苑出没,现在爱到咱们褶子周边转。当然那边有高薪聘请,我们这里没工资,都是义务劳动,褶子准备请马良先生当义工。马良先生也是海南评论家协会的副会长,非常了解海南,对海南有很多看法和想法,一会儿可以谈。最后这位我必须要隆重介绍下,之所以我们要做能做那么一件也许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把一个普通公寓改装成现在这样一个看起好像还很有意思的文化空间,得归功于岳岳女士。她和孙文波是老朋友,通过老孙的介绍,我有幸认识了她。她一直想做件有意思的事,于是就有了褶子,于是就策划了这次的《目光的考古学:中国当代诗人手稿展》。待会儿岳岳女士也会有很多话要说。好吧,现在我们先请韩老师给大家说几句。
韩少功:还是先请岳岳,你把这里的情况先给大家介绍介绍一下。
展览现场
岳岳:好的。真不好意思,应该是各位老师们先讲的。今天来了一些老朋友,更多是新面孔,谢谢大家对褶子的支持!褶子源于我与孙老师蒋老师多年的相识,多年前,我们提过做一件有意义有意思的事情,但那时条件不成熟。去年出现这处老房子时,我与他们再次提及,当下一拍即合,最初我们想的其实很简单,一个以书为载体的文化空间,边摸索边做,慢慢发现把周遭的一个一个点连接在了一起,这次手稿展就是这些点的凝聚,相信以后还有更多更多的“凝聚”和“升华”。我们希望以今天的展览为起点,通过诗歌,有对话,有阅读,有讲座,有独立影像等多种文艺活动,最重要是有各位朋友们老师们的指导支持,触及和深入到精神世界的更多褶子,让褶子丰富而有活力,展现出生活的多种多样的侧面。谢谢大家!
韩少功:空间有这么大,足够了,首先讲话就不累。很高兴参加这个活动。诗人们很牛啊,我们从来都是仰视诗人。中国古代有一本《诗经》,但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叫小说经。什么能叫经?经就是最高指示,所以说诗是文学中的文学。
孔见:小说是在经史子集之外的。
韩少功:对,不入流的呵。我曾经同小说家、散文家交流,希望大家向诗人学习。其实他们都有偷偷写诗的经历。
蒋浩:那次您就告诉我,您就偷偷写过诗。
韩少功:写过呀,但这辈子就发表过一首,四句话,其中两句是编辑给我写的,他觉得我的不好,就给我改了。那时编辑的权力太大了,没办法。这对我打击很大,所以从此就不敢写诗,写了也只能偷偷的放在抽屉里。
孔见:现在莫言也写诗。
韩少功:现在莫言、张炜,还有王蒙都写,但是好像都没写出大的一个动静,是吧?好像被诗人们拒之门外。
蒋浩:诗人们更喜欢读小说家的小说。
孔见:王蒙写过好多年。
韩少功:王蒙出过诗集的,张炜也出过诗集的。
林森:刚出一本长诗。
韩少功:莫言的诗还得了奖的,是吧?所以今天参加诗人的活动,我是诚惶诚恐啊!在这里既看他们的诗,也看他们的字,诗如其人,字如其人,就有诗和字的双重信息,对诗人就走的更近一点。这是一个很好机会,很有意义。其实人的生活很简单,在现在这样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于不少人来说,衣食住行这些基本需求都进入饱和状态。比如吃,好多人现都为这个肥胖发愁,希望不要吃的太多。
梅国云:盛“糖”时期。
韩少功:衣也是,一套衣服根本就穿不坏,着急。住和行,你也不能一人住十套房子,手上占有很多房产资源的人,将来恐怕还有大麻烦。还有行,就像马未都说的,“再快的没意思了,你从中国到美国就三秒钟,有意思吗?三秒钟,我还没回过神呢,脑子还在北京呢,有意思吗?”
蒋浩:手稿展的诗人臧棣老师有句名言:诗歌是一种慢。
韩少功:可能还是慢一点好,花上七八个钟头,十来个钟头,可能更符合人性一点。所以说,我们将来的生活,可能要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文化生活,那才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不确定性。像你们做这个“褶子”,就是新的可能性。我刚才跟他们说,褶子特别有沧桑感,除了林森你们少数几个年轻的,我们现在都是一脸褶子。
孔见:人家那个是衣服褶子,你是脸蛋褶。
韩少功:我们都沧桑了。希望在未来。希望在年轻人,希望在座的各位朋友大家对海南的文学事业,特别是诗歌,更多一些支持,更多一些点赞。
孔见:因为水巷口这样一个地方,在海南海口的历史上是很特别的一个地标。应该在明清的时候,这里就是货物上岸的地方,特别的繁忙。我以前经常到水巷口口子里面来但是没走那么深。这次呢,我就按照导航导,导就导到那边振东街了。
蒋浩:看来下一步褶子必须要扩大要发展到那头了。
孔见:我又慢慢找,才找到这,确实是不好找。所以我们现在在海口这样一个地方,特别是水巷口这种人间烟火味特别浓,特别呛的地方,有这样一个空间,进来以后呢,感觉到非常的一种优雅,清静。那在这里能喝一杯茶,或者跟朋友们聊天,这样一个空间对海口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我觉得海口的精神生活是不是因此会有一些改变啊?
韩少功:基本上就像一个文学地下党活动的窝点。
蒋浩:褶子所有的都不违法,都是和谐的。
孔见:褶子对海口人民的精神生活具有一种颠覆性的作用,这是我们所期待的。所以岳岳和蒋浩来做这个事情,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以后呢,不知道行不行?每当我有朋友,包括女朋友,男朋友啊。
蒋浩:主要是女朋友。
孔见:要和他们见面的时候,能够选择在这样一个地方见面。
蒋浩:约会的地点。
韩少功:不能叫约会,以后都叫文学接头。
孔见:特别好,接头的地方。
韩少功:要对暗号的。
孔见:要找到自己文化身份相对应的一个环境,我觉得现在你们已经做到了。接下来,我看以后我要见少功,还必须到这里了。那就非常感谢!谢谢!
梅国云、阿西看展
梅国云:从褶子LOGO上的笔划看,我发现蒋浩后颈上那个褶子很深,估计LOGO上用的就是这个了。其实去年我跟蒋浩也聊过,咱们海南有没有可能产生像上海的思南那样一个读书会馆?原来施虹羽那边有个院子倒很理想,好几个读书的朋友都跟我提过,当我找到她的时候,她已经租出去了。春节前蒋浩打电话给我说,他跟朋友整出了一个空间,想请我看看,看了以后真是喜出望外。水巷口这个地方,真的是太好了!这个地方还有很多的原住民在这里生活,整个街区弥漫着浓郁的烟火气息。在这样的烟火气息里面,还有这样一个弥漫着书香气息的空间。我觉得有点像当代市井版的田园牧歌。现在虽然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心灵的压力却越来越大。滚滚红尘,我们这些工作之余的闲人,总不能就是喝酒,麻将也不会搓,广场舞也不好意思去跳,臭味相投的读书人,有个这样的去处,确实会感到很幸福。我跟蒋浩讲,虽然这空间很小,但如果响动声弄大了,有一天很有可能这楼底下的街道,慕名而来的人会排着长长的队伍来打卡。褶子呢,不只是线下的几间房,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