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纳雍千秋村第二届杨

六月底的千秋村是热闹的。轿车、面包车、中巴车、大巴车,不同型号的车载满游客,沿着建新河畔的公路驶向这个深山里的少数民族村寨,前来采摘品尝千秋村酸甜的杨梅,欣赏建新河畔美丽的风光。

6月25日,人气尤为沸腾。这一天,纳雍县昆寨苗族彝族白族乡千秋村举办第二届“梅里乡村、魅力千秋”杨梅节。一片片杨梅林郁郁葱葱,一串串杨梅挂满枝头,刚采摘的杨梅摆满林间公路的两旁。村里人头攒动,车水马龙。身着民族盛装的小伙姑娘,唱着婉转悠扬的民歌,扮靓了千秋村的夏天。

“特别好吃,就是杨梅的味道。”走进园子采摘,或者在路边购买,都会听到游客发出由衷的赞叹。

“我和朋友自驾来参加杨梅节,真是不虚此行。这里的杨梅又大又甜,他们的节目也很好看。”来自纳雍县城的游客王娴芬一边吃着杨梅,一边领着孩子在村里的小溪里嬉戏,玩得不亦乐乎。

吃杨梅,听民歌,看舞蹈,下河垂钓,漫步林间采杨梅品尝……游客自在悠闲,享受着千秋村美丽的自然风光。

昆寨苗族彝族白族乡千秋村是一个汉、苗、彝、白杂居的少数民族传统村寨,民族风情浓郁。清澈的建新河穿村而过,风光秀丽。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谋划村庄发展时确定了以“农旅一体”的村庄发展定位。近年来,千秋村一直秉承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经果林,林下套种玉米、黄豆等农作物,通过以短养长的方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千秋村通过退耕还林种植经果林,林地达亩,森林覆盖率达66%,绿水青山逐渐变成了金山银山。目前,千秋村杨梅种植面积达亩,已进入盛果期的杨梅有亩。年6月26日,千秋村举办了首届“梅林步行”杨梅节,助力基层农产品销售;今年6月25日,举办了第二届杨梅节。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千秋村多山峦溪谷,少缓坡平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千秋村不具备大规模发展一种或几种传统产业的条件,而在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的指引下,小而精、优而特的优势特色产业将大有作为。千秋村杨梅经过10多年种植,群众有种植经验且种植意愿很高,但产量和产能一直上不去。”千秋村第一书记孟从伍说,为解决千秋村杨梅产业产能不足的问题,年,村里积极对接东西部协作资金52万元,用于扩大亩杨梅产业种植规模。年,正谋划项目争取在年经验之上扩大亩杨梅种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村要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大力发展经果林以及林下经济,这次举办杨梅节就是为了以梅为媒,促进农旅一体化,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千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晓露说,以后,村里会把杨梅节继续举办下去。

“美丽乡村奋进的号角,伴随着前进的步伐在建新河畔回响;乡村振兴胜利的旗帜,伴随着欢庆的赞歌在千秋群众心中飘荡。千秋人民正在高举乡村振兴大旗,共谋跨越发展伟业,努力加快步入全面振兴进程,谱写新篇章!”在当地有“民歌王子”美誉的杨梅节主持人晏梦景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对千秋村未来的憧憬。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肖凌霄蒲学光 潘正祥

编辑惠洁

二审顾野灵

三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anjiaomeia.com/smjz/114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