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沙镇普梯村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不仅实现了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同时还成立合作社,发展了艳红桃、三角梅和中草药等农业产业,让村民通过入股分红、产业增收以及产业带动就业的方式,实现了脱贫致富。
图为普梯村三角梅基地
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带领普梯村民增收致富。今年初,普梯村村支两委和武警黔西南支队经过研商讨论,决定优化产业结构,探索林下经济模式,在三角梅基地套种魔芋,以实现土地的最大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图为三角梅花开正艳
“三角梅的种植周期是两至三年,这期间我们每年都要花费数万元的资金请工人除草和修枝,我们就想着能不能把树下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发展点喜阴的矮科农作物”。普梯村村主任文建朋说,这样既不让土地空着长杂草,还能赋予土地另一笔收益。
图为普梯村民正在给三角梅修枝
为了了解魔芋的种植技术和市场前景,普梯村村支两委和武警黔西南支队一行专程到黔西南州宇飞农业产业有限公司实地考察,听取该公司老板介绍魔芋的种植技术和经济价值,在该公司承诺提供魔芋种子、种植技术,并保底回收魔芋果实的情况下,与该公司签订正式的合同,在基地近七十亩的三角梅树下种上了魔芋。
图为三角梅下套种的魔芋
记者走进普梯村的三角梅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给魔芋除草,生长周期过半的魔芋长得又高又壮,迎来今年第二次花期的三角梅虽然没有第一次花期时的艳丽,但多了新长出的绿叶陪衬,也很娇艳动人,整个基地都散发着勃勃生机。文建朋说,魔芋平均每亩产值在元左右,这就弥补了三角梅生长期内的人工成本投入,实现三角梅基地的以短养长,同时还能增加村里群众的就业机会。
图为村民正在基地除草
“我就是旁边普梯组的,在这点干活可以得到块钱一天,一个月可以做得到十多天,也得到千多块钱”。正在基地里给魔芋除草的王之快告诉我们,她在基地里的主要工作是给魔芋除草和施肥,不仅能补贴家用,还能照看到家里。她说,因为家里土地比较少,所以老公和儿子都常年在外打工。在基地里干活,她也学到了魔芋的种植技术,如果今年基地魔芋大丰收,明年她也准备在自家的地里种魔芋。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目前,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普梯村的艳红桃种植已经发展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而“药王谷”基地和三角梅基地的陆续建成和发展,不仅丰富了该村的产业内容,同时也拓宽了该村群众的增收渠道和就业机会,通过产业的支撑,相信普梯村群众生活会越来越好。
作者:王霞戴仙羚张贤艳徐涛(实习)
责任编辑:李海燕
本期审稿:石 磊
值班总编:沈 辉
法律顾问:贵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杨出波律师韦娜律师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
微博:
兴义市融媒体中心凡“兴义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