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北海市人民政府网发布《北海市加快推进品牌建设行动计划》通知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国办发〔〕44号)精神,推动北海市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桂战略的决定》(桂政发〔〕50号)、《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市品牌亮市战略的决定》(北政发〔〕1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北海市加快推进品牌建设行动计划》(-年)。树立“海丝明珠˙魅力北海”城市品牌,打造“北海特色”“北海制造”“北海文旅”“北海服务”四大品牌!打造“北海制造”品牌
提升北海制造在国内外的品牌整体影响力。打造北海制造品牌的建设环境,形成一批能代表北海制造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和品牌园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引领北海制造业创新发展,促进向海经济、绿色经济跨越式发展。到年,形成1-2个(电子信息或新材料或石油化工)国家级或自治区级“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示范区”,培育海洋、维修/再制造“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示范区”;推进一批知名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国际化;创建10-15个国家或自治区级制造业知名产品品牌或企业品牌;培育1-2家企业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争创2-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含提名奖)、1-2个中国质量奖(含提名奖)或全国质量奖(含提名奖);争创15个广西质量标杆企业和5个国家质量标杆企业;建设5-8个制造业创新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家;建设2-5个国家级、自治区级产业园区管委会及形成一批市级产业园区管委会。
推广十大北海制造“企业品牌”。以规上企业、行业地位、年产值20亿以上、市场影响力为依据,遴选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北部湾新材料有限公司、广西惠科移动智能有限公司、冠捷显示科技(北海)有限公司、北海诚德金属压延有限公司、广西渤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广西三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信义玻璃(广西)有限公司、斯道拉恩索(广西)浆纸有限公司、广西北海和源石化有限公司十个具有有代表性的制造企业,作为北海制造企业品牌重点推广对象。
打造五大产业集群区域品牌(1)推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依托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惠科电子科技产业园、三诺智慧产业园、朗科科技存储产业园、京凯达智能终端产业园和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等园区,打造一批电子信息产业名园(区)。推广光电显示(移动智能终端、高端显示终端)制造基地、计算机整机及零部件制造基地、电子信息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基地、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智能机器人制造基地等电子信息产品北海制造基地。宣传惠科、三诺、冠捷、三创、石基信息等电子信息品牌企业,培育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和大数据云等新一代智能制造品牌企业,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总部迁址北海,形成以名企、名园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每年宣传一批品牌企业和品牌园区,将北海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知名度提升至全国前列。到年,培育8-12个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扶持1-3家企业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培育1-2个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或产品。
(2)打造临港新材料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宣传新材料产业重点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依托“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行动,培育建设节能环保不锈钢产业园以及汽车玻璃、节能玻璃、太阳能玻璃、浮法玻璃深加工产业园、星石新能源材料产业园等品牌园区,打造临港新材料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服务能力,鼓励企业参加行业标准制定,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和新材料创新中心的建立,力争5-6年时间,基本建成比较完整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享誉全国、辐射东盟的临港新材料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加快建立不锈钢、硅材料、超级电容电极活性炭等产业链条,宣传广西北部湾新材料有限公司企业品牌和节能环保不锈钢产品品牌,培育建设节能环保型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宣传信义玻璃、新福兴等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引入多晶硅、单晶硅和晶圆加工制造龙头企业,培育硅材料深加工产业园和浮法玻璃、建筑节能玻璃、汽车玻璃、光伏玻璃的加工制造基地;宣传太阳纸业、斯道拉恩索等品牌企业和林浆纸品牌园区,依托林浆纸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打造林浆纸加工制造基地;推广北海星石新能源材料产业品牌园区,宣传高端椰壳活性炭及超级电容电极活性炭产品品牌,申报椰壳活性炭单项冠军,打造星石碳材料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3)培育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加快建设自治区级生态环保石化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创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推进中石化北海炼化万吨产能提升项目,加快万吨石化基地建设。加快广西LNG二期项目建设,加快建设20万吨润滑油联合装置、5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等项目。发挥龙头企业虹吸效应,吸引丙烯、丙烷等中游企业,以及ABS树脂、醋酸仲丁酯、EVA树脂、PPR管材、聚丙烯纤维等下游企业,建设的石化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打造石化产业集群。推动石化科研成果在北海孵化转化,建设石化产品贸易区域中心。争取在北海举办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或分会。
(4)培育全球入境维修/再制造品牌。充分利用北海综合保税区境内关外政策和“示范区+一般纳税人”政策,进一步提高通关便利性和监管全程化,发挥全球入境维修/再制造示范区的优势,以龙头企业为基础,培育全球入境维修/再制造第一品牌。围绕全球入境维修/再制造产品的拆解、修复、再制造等核心关键环节,重点突破修复、再制造产品质量控制与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工艺与装备。扶持企业创新或引进无损检测、高效清洗、先进表面处理、逆向工程等关键技术,突破再制造技术与装备技术瓶颈。扶持龙头企业进行精细化招商引企,扩大企业数量,形成产业集群,培育全球入境维修/再制造第一品牌。
(5)培育海洋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向海经济。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和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打造中国南方海洋科技城,创建中国东盟向海经济国际合作平台。
建设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海工装备中试基地、海水淡化和海洋能源综合利用基地。引进先进的海洋传感器、无人艇(船)等海洋探测观测设备及应用服务龙头企业和高科技自主品牌企业,发展卫星海洋应用、地理信息和北斗应用,推进海洋电子产品出口,构建完整的海洋电子和设备制造产业链。建设海上运动设备、游艇设计和维修基地,培育和引进深海网箱装备、纳米海洋新材料、新型专用船舶、海洋环保设备、海洋钻井平台设备、海洋矿产资源探采设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及配套装备品牌企业。
培育系列海洋生物自主产品品牌,包括螺旋藻、小球藻、藻蓝蛋白、虾青素、鲎试剂、珍珠化妆品及医药用品等珍珠系列制品、鱼肝油、甲壳素产品、天然牛磺酸(珍珠贝)等,形成一批海洋生物医药自主品牌企业。创建国家级出口海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产品加工基地。加强国际标准采标率,培育国际市场认可的出口加工产品品牌,重点打造海洋冷冻水产品系列、海洋水产深加工食品系列、海洋饲料系列、海鲜调味产品系列四大类产品品牌,重点培育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品牌。
打造中国东盟海洋技术交易市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论坛永久会址,以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为核心,建设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中科院等部门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基地,培育海洋成果转化加速器,带动海洋自主创新品牌企业的聚集。
(6)打造一批北海制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选择代表北海制造的10家企业品牌、10家产品品牌和10家国际市场品牌,采用“边宣传、边推广”的模式,扩大北海制造品牌影响力。实施北海制造品牌培育工程,建立北海制造品牌培育目录,每年支持5-8个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纳入品牌培育目录。重点鼓励支持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临港新材料、石油化工、海洋、入境维修/再制造等领域的企业,实施自主品牌培育计划,从标准、质量、商标、创新、服务、信用、传播等维度,建立自主品牌培育模式,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市场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7)提升制造业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制造业精品建设提升工业设计能力,扶持“互联网+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发挥创意设计对品牌建设的助推作用。加强产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国际标准采标率,争取将电子信息、海洋科技、新材料领域的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立在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创意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建设,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力度,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工艺改进,全面提升产业技术、工艺装备和环保能效。围绕产品设计、技术标准、装备、工艺、质量提升、精细化管理等环节多点发力,提高工业精品制造能力,推出一批广西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标杆和精品制造企业,引导企业参加产品质量和标准自我声明、质量信誉承诺等活动,增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
打造“北海文旅”品牌打响“国际化滨海旅游名城”和“海丝文化名城”品牌,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滨海旅游目的地。
对标世界一流滨海度假区,重点打造“北海银滩滨海旅游度假区”。以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中心,西联冠岭旅游综合体、东到西村港,建设集5A级景区、运动休闲度假养生项目、高档酒店群、滨海文化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高端度假休闲消费聚集区;重点打造“涠洲国际度假岛”,加强涠洲岛生态保护,统一全岛项目规划,在南湾、石螺湾、东安等进行适度的高端项目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生态休闲度假岛;重点建设“海丝邮轮母港”,以海丝游轮线路联接北海与东盟各国主要旅游城市,发挥北海作为“海丝明珠”的区位优势;保护性建设“星岛湖”高端项目,在星岛湖下游规划建设高端休闲度假项目。把银滩、涠洲岛、海丝邮轮母港、星岛湖、金海湾红树林等重点景区打造成靓丽的“北海旅游名片”,彰显“国际滨海旅游名城”品牌形象。打造名街、名城旅游消费区。围绕食、购、娱等要素,建设推广海鲜美食城(外沙、侨港、银滩、老街)、科技娱乐城、侨港海产城、南珠珠宝城等一批旅游消费区,重点建设提升侨港风情街、百年老街,形成集商贸、文化、休闲、旅游、餐饮于一体的品牌消费集聚区。在侨港风情街、百年老街及城市高档消费街区,打造家商业特色品牌店,打造一批以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名店。创建高端商旅、文化消费区,扶持旅游购物、服务标准化示范企业,树立北海旅游消费服务标杆,增加北海旅游消费市场的高端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消费水平。打造“海丝文化名城”。宣传南珠文化、海丝文化、非遗文化、近代历史文化、名人文化,打造海丝文化名城。弘扬南珠文化:深入挖掘南珠文化内涵,展现南珠文化,讲好“珠还合浦”等南珠故事,开发南珠系列文化产品,带动南珠创意产业文化的发展;定期举办“北海南珠节暨国际珍珠展”,促进南珠文化的传播;将南珠文化元素融入城乡建设规划、建筑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将南珠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打造集文化、旅游、创意、研发、设计为一体的南珠文化特色旅游综合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南珠文化旅游品牌。宣传海丝文化:推动《碧海丝路》《珠还合浦》舞剧商演;将汉闾文化园、海丝首港、海丝邮轮、近代历史优秀建筑群及历史文化街区、疍家文化、曲樟客家文化、名人文化遗址纳入文化旅游线路,形成海丝文化旅游品牌;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发展论坛”等海丝文化交流活动。到年,建设一批文旅标准,壮大市场主体,开发多品类、多层次的品牌项目,丰富工艺美术与文化创意产品,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建设10大文旅品牌,形成7条经典旅游线路、20个品牌项目和4大类优质产品,新增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4A级旅游景区5-8个;以“海丝邮轮”带动北海与东盟各国的文旅交融;打造1-3个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打造3-5个标志性的文化演艺精品节目,培育1-2个国家或自治区级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推进角雕贝雕等非遗创意产品的产业化,申报海丝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北海文旅品牌IP。到年,接待旅游者突破万人次,入境旅游近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亿元;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打造“北海服务”品牌打响“珠事易办”政务服务品牌,打造“幸福宜居”城市服务品牌、“康养天堂”服务品牌,打造高端服务业区域品牌,培育高端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到年,打造广西乃至全国领先的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务服务流程便捷化、服务内容标准化、服务达标公开化,网上一站式办结率达99%,窗口一次性办结率达%,争取实现“零跑腿”,力争营商环境各项指标综合排名全国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美丽社区和20条以上城市文化景观大道,打造物业服务品牌企业,创优秀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实现批零宿餐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实施“三名”工程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学校;打造网红城市、创建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东盟跨境金融科技综合改革试验区、培育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区域品牌,培育1-3家独角兽企业;培育一批高端康养社区、建设一批康养休闲运动小镇,优化康养休闲服务及产品供给,创建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
到年,建设一批文旅标准,壮大市场主体,开发多品类、多层次的品牌项目,丰富工艺美术与文化创意产品,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建设10大文旅品牌,形成7条经典旅游线路、20个品牌项目和4大类优质产品,新增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4A级旅游景区5-8个;以“海丝邮轮”带动北海与东盟各国的文旅交融;打造1-3个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打造3-5个标志性的文化演艺精品节目,培育1-2个国家或自治区级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推进角雕贝雕等非遗创意产品的产业化,申报海丝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北海文旅品牌IP。到年,实现接待旅游者突破万人次入境旅游近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亿元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响“国际化滨海旅游名城”和“海丝文化名城”品牌,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滨海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批文旅服务标准,壮大市场主体,开发多品类、多层次的品牌项目,丰富工艺美术与文化创意产品,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打响“天下第一滩”“中国最美海岛”“海丝文化”“南珠文化”“水上运动之都”“中国最美红树林”“海洋科普”“蜜月胜地”“南国影视之都”等9大文旅品牌,形成7条经典旅游线路、20个品牌项目和4大类品牌产品,形成北海文旅品牌IP。到年,新增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5-8个4A级旅游景区;打造1-3个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打造3-5个标志性的文化演艺精品节目,培育1-2个国家或自治区级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推进角雕贝雕等非遗创意产品的产业化,申报海丝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年,接待旅游者突破万人次,入境旅游近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亿元;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九大“文旅品牌”建设行动依托历史文化底蕴和滨海旅游资源禀赋,推广“天下第一滩”“中国最美海岛”“海丝文化”“南珠文化”“水上运动之都”“中国最美红树林”六大文旅品牌,培育“海洋科普”“蜜月圣地”两大文旅品牌,挖掘“南国影视之都”文旅品牌。坚持九大“文旅品牌”优势互补,形成风格独特、档次多元、品类齐全的旅游产品体系,打响“国际滨海文化旅游名城”品牌。
1:推广“天下第一滩”品牌国际著名海滩度假圣地品牌定位
按照大银滩旅游度假区划定区域(东、中、西三部分),对标国际著名海滩旅游度假区,以建设“国际著名海滩度假圣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品牌定位,规划高端海滩度假旅游项目。
完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
借鉴国际一流海滩旅游度假区的建设经验,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评定级管理标准,实施已规划的“六+N”旅游项目,根据创建需求增建水上运动、低空飞行、沙滩运动等项目,建设环境优美、产品多样、功能完善、内涵丰富、设施齐全的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完成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完成大银滩区域内国家5A、4A级景区的创建完成银滩公园与金海湾红树林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联合创建,完成冠头岭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按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配套设施按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星级酒店群、高端民宿群、餐饮美食街区、休闲娱乐基地、运动健身基地、保健疗养中心、消费购物中心、游憩乐园、旅游信息智慧厅、现代化淋浴服务场所、智能立体停车场等旅游配套设施,将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建筑风格融入滨海游憩区的配套建设,将休闲健身区、游憩休息区、文化体验区、旅游信息区等多个功能区链接,建设中西合璧的游、休、娱、购、展滨海美景长廊。推广“天下第一滩”品牌以提高“天下第一滩”的品牌体验度、满意度为核心,宣传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国际一流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国家4A级、5A级景区,重点宣传推广:经典项目(游轮、游艇、帆船、冲浪、水上飞机等);经典活动(开海节、沙滩球类比赛、比基尼摄影大赛、水上运动比赛等);经典线路(游轮线路、银滩深度游线路等),针对目标客户,实施多维度、全产品、长效应的线上线下宣传,打响国内外旅游市场认可的“天下第一滩”品牌。打造国内低空飞行运动观光第一品牌。
以银滩为基地在全市范围内设置低空飞行起降点,构建市内热门景区间的低空交
通网络。在各热门景区建设低空飞机起降点,开发多条低空观光线路。全面构建空中观光、空中婚礼、驾驶体验、航拍摄影、水上飞机等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低空旅游基地,争创国内低空观光第一品牌。
2:确立涠洲的“中国最美海岛”品牌优化提升涠洲岛的发展规划立足“最美涠洲”品牌理念,按照保护生态、打造经典和总量控制的原则,规划国际一流的“最美休闲度假岛”,围绕生态涠洲、休闲涠洲、度假涠洲、运动涠洲、文化涠洲等主题进行文旅项目、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规划,按多规合一的要求,编制旅游项目规划。打造国际一流的“最美休闲度假岛”建设海岛观光、运动休闲、商旅度假等高端旅游产品。完成鳄鱼山国家5A级景区的升级创建。保护性开发滴水丹屏、石螺口、五彩滩、海洋生物和生态植被等观光,创建国家4A级景区;控制性开发5星级度假酒店和具有地域特色的经典高端民宿;打造游艇、帆船、垂钓、海底观光、低空飞行等休闲运动基地;开发婚纱摄影、婚礼庆典、影视外景、海洋科普等项目。紧扣品牌定位完善高端项目与旅游配套设施,通过高质量产品供给、高标准旅游服务吸引高端消费群体。到年,把涠洲岛打造成为国内顶级、国际一流的海岛型休闲度假圣地。提升涠洲岛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辐射力举办“环球帆船赛”“国际冲浪比赛”“国际海钓比赛”等国际性、专业性的“海上运动”赛事,提升国际知名度;参加和承办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举办的旅游展览活动,展现涠洲岛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宣传涠洲岛旅游目的地;邀请目标客户国有影响力的旅游媒体参观涠洲岛,以新闻形式介绍涠洲岛;与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结成旅游线路联盟,共享旅游客户资源;开通北海的国际旅行航线,增强国内外游客的输送能力;在国外的旅游门户网站宣传涠洲岛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开展“爱在涠洲”“情定涠洲”等主题活动以“水火交融、情定涠洲、爱在涠洲”为主题,把涠洲岛打造成为国内著名、世界知名的蜜月旅行圣地和婚纱摄影取景地。举办“情定涠洲”、“爱在涠洲”等推广活动。打造“中国潜水天堂”建设涠洲岛潜水基地,开发珊瑚主题潜水、沉船遗址潜水等潜水运动项目,提高涠洲岛潜水运动知名度,打造“中国潜水天堂”品牌。3:打造“海丝文化”品牌实施“海丝文化”申遗行动梳理海丝文化遗产,盘点海丝文化的内容、项目和遗迹,建立海丝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海丝文化传习基地,宣传我市海丝文化遗产,支持开发海丝文化衍生产品、举办以海丝文化为主题的节、会和文艺展演,突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文化历史。到年,将海丝文化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打造海丝文化旅游景区,实施创A行动整合打造合浦汉闾文化景区,把合浦汉闾文化园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将海上丝绸之路首发港旅游区、海上丝绸之路工艺美术博览园建设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依托海丝游轮母港和冠头岭森林公园毗连区,建设以海丝游轮为主题的海丝文化公园,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盘点全市古村、古镇及海丝文化古迹、遗迹,挖掘打造以海丝文化为内涵的3A级精品旅游景点,积极申报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推广“海丝游轮”旅游线路之旅,开通多条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游轮航线”,打造“海丝游轮”品牌。加强与海丝游轮沿线国家的海上旅游合作,推进海丝游轮国际精品线路建设,推动北海与东盟的旅游一体化。将海丝游轮列为“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的重点推广项目,以国际化游轮航线,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旅游城市圈。4:推广“南珠文化”品牌推广“南珠文化”体验之旅
以南珠宫、南珠博物馆、白龙珍珠城、古珠池、南珠交易中心、老街等景点景区为核心,打造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高端养生、消费购物与一体的“南珠文化体验之旅”品牌线路。
依托珠海路老街等近代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南珠珠宝旗舰店、南珠护肤品旗舰店、南珠保健品旗舰店和南珠产品体验区。利用古珠池,建设南珠养殖观光展示区,开发“采珠得宝”等体验项目。依托南珠景观大道建设“南珠文化”展示区。依托“北海南珠节暨国际珍珠展”“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国际性大型活动,开展“南珠文化之旅”营销推介。
建设南珠文化主题公园
以白龙珍珠城为载体,建设还珠广场、“珠还合浦”演出场馆、南珠展示馆、南珠主题酒店、南珠工艺饰品体验馆,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以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为主题的南珠文化主题公园。到年,白龙珍珠城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开发南珠旅游产品及康养产品
打造珍珠珠宝、南珠国礼、工艺礼品,围绕珍珠SPA、珍珠护肤美容、珍珠食疗、珍珠温泉开发珍珠化妆品、保健品、珍珠洗浴等康养产品。
开发南珠文化创意产品
支持以南珠文化为题材的文化创意产品和艺术创作,重点打造以“南珠宝宝”“合浦南珠”“珠还合浦”“海丝南珠”为主题的动漫、电影、玩具等文化衍生品,塑造“南珠宝宝”品牌形象。
南珠文化与城市建筑融合
升级改造南珠广场、南珠大道,突出展现南珠文化内涵和艺术传承。在城乡规划建设中融入丰富的南珠文化元素,建设体现南珠文化的高端休闲度假区。
5:推广“水上运动之都”品牌编制水上运动项目基地规划
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规划水上运动项目基地,按照赛事基地、休闲基地和配套设施三位一体的要求,进行游艇、皮划艇、赛艇、摩托艇、帆船、帆板、冲浪、海钓、沙滩足球、沙滩排球、水上飞行等水上运动项目基地规划,打造一批水上运动项目基地及赛事基地、冬训训练基地、冬夏令营基地和休闲运动基地。
培育多层次水上运动俱乐部
根据水上运动项目专业性、竞技性、休闲性的特点,培育多层次水上运动企业主体,实现专业竞技运动与全民休闲运动相结合的企业主体管理体制。出台细化政策,支持各种水上运动国家级、省级协会落户北海或设立北海基地,引进和培育多层次水上运动俱乐部,到年,实现每类规划运动项目都形成1-3个俱乐部。
举办水上运动品牌赛事
依托水上运动项目基地,组织开展游艇、皮划艇、赛艇、帆船、帆板、冲浪、海钓、沙滩足球、沙滩排球等项目的国内外比赛,积极承办、协办、联办全国水上运动锦标赛或冠军赛、全国青(少)年水上运动锦标赛及区域性水上运动比赛、省市级水上运动比赛,重点组织举办北海皮划艇马拉松赛(专业级或非专业级)、北海(内湖或海岛)帆船联赛(专业级或非专业级)等“一项一品”品牌赛事,通过赛事活动扩大水上运动之都品牌影响力。宣传推广水上运动基地和休闲运动基地。依托海上运动基地,创建公共船艇码头(停靠点)示范城市和国家级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开展民用休闲运动培训,宣传水上休闲运动项目和国家级、省级训练基地。重点宣传推广银基水世界、涠洲岛海上体育运动基地、北海海洋体育产业园、北部湾海钓基地、星岛湖皮划艇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
6:推广“中国最美红树林”品牌推广“中国最美红树林”生态观光线路
推广山口、金海湾两大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组成的“中国最美红树林”观光线路,宣传“国家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中国九大最美红树林”“中国九大魅力湿地”“国际重要湿地”等荣誉称号,打造“海上森林”漫步之旅、漫游之旅、慢时光之旅,增强旅游体验,提升“中国最美红树林”的品牌知名度。
建设红树林科研国际交流中心和科普基地
以山口或金海湾红树林为资源依托,与国内外科研所、大专院校合作开展红
树林科学研究,建设红树林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与教学的国际交流中心、国内一流的科普基地。到年建成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文化交流互动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研学、科普综合体。
打造“赶海乐园”品牌
以“原味海生活”为核心主题,重点推广渔家生产生活体验、疍家民俗园观光体验、疍家民俗风情歌舞表演等项目。力争到年把山口红树林建设成为亚洲最大、世界著名的“赶海乐园”。开展一系列中国最美红树林品牌宣传活动。
7:培育“海洋科普”文化品牌培育九大海洋科普及研学旅行基地编制海洋科普资源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目录,重点培育山口红树林(及金湾红树林)国家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及国际重要湿地、涠洲岛火山地质公园博物馆、涠洲岛珊瑚礁国家级海洋公园、海底世界国家级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合浦汉代博物馆、北海贝雕博物馆、广西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南珠博物馆、海洋之窗国家科普教育基地等九大海洋科普文化基地,打造集科普教育、文化交流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研学、科普基地。计划于年启动-年完成。完善研学旅行配套设施和服务推广北海海洋科普及研学旅行基地。申报“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纳入国家和自治区研学旅游基地目录,与具有承办研学旅游资质的旅行社合作,向全国教育部门(教育局及各中小学)推广北海九大海洋科普与研学旅游基地。举办海洋科普学术交流活动每年举办海洋稀有生物、红树林、珊瑚礁等多主题的海洋生态保护活动,开展海洋生态学术交流,发起海洋环境保护倡议,开展形式多样的海洋科普教育。打造“美人鱼”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美人鱼”观光游览区、儒艮展示馆、“美人鱼”童话公园等项目,以建设“美人鱼”文化景观大道、创意街区、主题码头、主题酒店为抓手,推进“美人鱼”文化与城市建筑融合,打造“美人鱼”主题婚纱摄影基地、蜜月旅游基地。深入挖掘“美人鱼”文化内涵,鼓励创作“美人鱼”影视、童话、动漫、雕塑、卡通等文化作品,讲好“美人鱼”故事。支持开发“美人鱼”文化创意、旅游纪念、工艺美术等产品,塑造独特的“美人鱼”IP形象。8:培育“爱在北海”蜜月圣地品牌编制“爱在北海”婚庆蜜月产品规划
针对婚庆蜜月旅游消费能力强、停留时间长、目的地环境高、行程品质高等消费特点,梳理涠洲岛、星岛湖、银滩、红树林、游轮线路、疍家文化、水上运动基地等旅游资源,规划蜜月度假类、婚典仪式类、婚庆纪念类产品,打造“爱在北海”婚庆蜜月系列品牌产品。
宣传“爱在北海”婚庆蜜月线路
把婚庆蜜月产品进行定制化或套餐化组合,形成“水火交融、情定涠洲”“海丝游轮之旅”“浪漫第一滩”“疍家婚礼”“教堂婚典”“少数民族婚礼”“南珠皇冠”“北海风光婚纱”“新婚游”“金婚游”等一批婚庆蜜月旅游线路,利用线上线下宣传渠道,针对目标市场进行系统化投放推广,打造“爱在北海”婚庆蜜月目的地。
培育“婚庆蜜月”服务主体
围绕婚庆蜜月市场,培育提供婚庆蜜月服务的市场主体,重点培育提供婚礼定制、婚庆策划、婚典举办、婚纱服务、婚典拍摄、婚庆酒店、婚庆礼物等服务的婚庆蜜月公司,打造婚庆蜜月企业聚集区。
拍摄爱在北海婚庆剧,提升婚庆蜜月品牌知名度
引进国内著名影视公司、招揽最热人气偶像明星,以“情定涠洲、爱在北海”为主题,打造一部或多部浪漫爱情主题的影视作品,融入海丝游轮、南珠、沙滩赶海、疍家婚礼、教堂婚礼、浪漫海滩、涠洲风光、低空飞行、水上运动等文旅元素,宣传“浪漫北海”、“爱在北海”、“情定涠洲”等婚庆蜜月品牌。
9:挖掘“南国影视之都”品牌
确立“影视之都”品牌定位
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亚热带海滨旅游名城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挖掘利用旅游资源的潜在价值,结合影视产业的发展特点,打造岭南第一影视城及新晋影视取景地,确立“影视之都”品牌定位,制定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此计划于年启动-年完成。
宣传“影视取景圣地”
邀请专业团队,编制影视取景地资源目录,利用AR技术,依次将取景地拍摄成可宣传的图片和视频,形成取景地资源包,开展线上线下多方位宣传,并推荐给制片公司,吸引影视企业进驻。
打造影视产业政策洼地
借鉴横店影视城、厦门、无锡、青岛等新晋影视热门取景地政策措施,出台《北海市促进影视事业发展若干意见》,形成优惠政策+优势资源叠加效应。
实施年度:年启动-年完成。
打造影视产业服务基地
设立影视摄制服务机构,编制北海影视拍摄服务指南,规划建设影视产业园,对标横店影视城和西部影视城的服务,建设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吸引影视企业进驻,形成集影视取景、制作基地、首映礼、影视展等活动为一体的影视产业服务基地。
北海文旅品牌营销推广行动1.文旅品牌媒介传播行动。
搭建营销平台,拓宽网络销售渠,利用线上和线下媒介进行多媒体、多渠道整体开发,形成一套覆盖广、程度深的品牌传播模式。
(1)传统媒介广告投放。组织全市涉旅企业联合投放各类广告。在旅游卫视、各省卫视、央视等电视台投放北海旅游宣传片和广告宣传;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公交站、码头等候车室的电子大屏上滚动北海旅游信息,免费发放旅游线路图;设立大型户外路牌广告;投放公交车车身、高铁广告。(2)与网络媒介合作。与专业旅游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网络平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百度关键词竞价排名的方式推广北海文旅品牌经典线路,以百度为重点,同时覆盖谷歌、等搜索引擎线上平台,进行北海文旅品牌产品推广。鼓励企业在百度等搜索平台做关键词搜索广告及竞价排名,提升北海文旅品牌曝光率。(3)制作和推广北海文旅系列影视作品。以合浦南珠、贝雕、角雕、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创作内容,拍摄《匠人北海》工艺系列纪录片;以北海银滩、涠洲岛、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等景区景点为题材,拍摄《丝路明珠》文旅系列纪录片;以北海名街名店、风味小吃、土特产为题材,拍摄《遇见北海》美食系列纪录片。在央视、地方卫视、旅游卫视、北海各电视台等电视媒体,以及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进行宣传推广。2.开展文旅品牌营销活动。构建文旅品牌五大推广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北海。活动举办期间,全市范围内推出北海旅游优惠套餐,包括景区门票、住宿、餐饮、购物等方面进行优惠促销和礼品赠送活动。(1)开展赛事活动。引进国家运动类行业协会落户北海,发挥协会职能引进体育赛事项目,组织大型体育赛事。积极举办国际性、全国性体育赛事,开发水上运动、赛车、自行车、马拉松、铁人三项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形成品牌赛事旅游产品。打造体育综合体和体育精品赛事,举办风筝板、沙滩足球、沙滩排球、手球、帆船、帆板、皮划艇、赛艇、水上摩托艇、翻波板、马拉松、自行车赛、老年智力运动会等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2)开展节庆活动。继续办好涠洲岛妈祖文化旅游节、香山鸡嘴荔枝节等北海传统节庆,开发以特色农产品、工艺品、美食、购物、演艺为主体的节庆活动,重点策划并举办“北海南珠节暨北海国际珍珠博览会”“侨港开海节”“国际海洋旅游文化节”“沙滩啤酒音乐节”“北海老城文化艺术节”等节事活动,提升北海旅游形象。(3)开展商务活动。组织举办行业论坛、学术研讨会、招商推介会、展销会、经贸会议、评选活动等,开展多渠道的宣传造势,吸引国内外行业资源集聚。组织中国十珍十宝品牌商品评比活动,定期召开泛北部湾品牌博览会和品牌高峰论坛;争取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永久落户北海;创办“一带一路”海岛旅游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和全国海岛生态发展研讨会。(4)开展主题推介活动。开展北海文旅品牌主题营销活动,到重点客源地举办文旅宣传活动,邀请当地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和媒体等参加,向国内主要省市大力推介北海优质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养生环境,每年主题推介活动不少于2次。开展“幸福北海游”全国征集活动,与央视或地方卫视进行栏目合作举办“幸福北海游全国征集活动”,每年从全国遴选个幸运家庭成员免费游北海。开展“名人游北海”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评论员、社会名流发表推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