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单位:核聚变中心达州高兴区改革发展基层调研核聚变中心贺芳
四川省达州市
科技部办公厅、直属机关党委于1月份发布了《关于年春节期间开展基层调研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部系统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春节休假回乡探亲之际加强与家乡群众的沟通交流,开展基层调研活动。值此春节返乡之际,我到达州市高兴区开展了基层调研活动,相关报告内容如下。达州,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自东汉建县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达州市是四川省人口大市、农业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革命老区,除此之外达州市还是国家规划定位的成渝经济圈、川东北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灵魂。达州地处川东北渠江流域,是古代巴文化的起源地之一,也是各个时期巴人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其中,宣汉罗家坝遗址是川东北及全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巴人文化遗存,被专家誉为“20世纪末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巴文化遗址”;渠县城坝遗址是四川境内乃至全国少见的汉或更早时期的城池遗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年来,达州高举巴文化探索大旗,全力推进巴文化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被纳入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框架,罗家坝遗址被纳入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独特的资源优势。达州素有“中国气都”的美誉,是国家川气东送的起点,普光气田是全国三大气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产地优势。达州还是全国最大的天然石膏基地、亚洲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富钾卤水储量1.5万亿立方米,锂资源超过万吨,钾资源超过5亿吨,经济价值超过3万亿元,具有发展新材料的良好原料基础。新材料上游生产企业入驻达州,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广阔的市场空间。达州地处川渝陕结合部。达州还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全省7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全省定位建设的“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目前全市正在全力争创四川省经济副中心,自身发展具有强劲的动力活力。借助达州目前已经建成的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尤其是即将建成通航的达州新机场、即将开工建设的成达万高铁、正在推进的西渝高铁,达州将全面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路网。二、砥砺中崛起的经济新高地—达州高兴区巍巍巴山,绵延着历史脉络;潺潺州河,承载着发展浪潮,顺应时代潮流、经过时间的历练和精心雕琢,一座产业新城即将喷薄而出、熠熠生辉。近年来,作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和主阵地,达州高兴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不断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基础材料向战略新兴材料、机械制造向智能制造、电子元件向信息技术转变,加快建设高新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先行区、开放口岸引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着力打造达州创新驱动发展核心引擎。达州高兴区GDP、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大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发挥了核心支撑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共集聚工业企业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4家,产值超1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5家,占全市一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22%。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国家节能标准化示范区”、“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年12月初,达州高兴区正式挂牌成为省级高新区,这里将建成以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苎麻纤维为核心的全国一流“中国纤谷”;打造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为核心,享誉巴蜀的“秦巴智谷”;这个曾经的乡村小镇,川东北老工业基地,逐渐褪去外壳,正在进行一场智能化、科技化的嬗变。1.夯实基础,为“国高”创建做准备“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年初,达州高兴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迅速启动省级高新区创建工作,始终聚焦创建目标,创新作为、全力攻坚,各项工作高效推进,先后通过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等多部门的严格审查,并于年5月23日顺利通过了省科技厅专家组评审论证,年11月初获省政府正式认定,年12月初正式挂牌成立省级高新区,高效实现高新区创建零的突破。年以来,达州高新区聚焦“”总体布局,以五项重点、十件大事为牵引,攻坚克难、扎实苦干,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5%,实现了经济社会、党风政风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同时,达州高新区紧跟全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步伐,紧贴经济总量冲亿、城市规模建双的发展目标,聚焦主业、综合施策、全面发力,有效推动了园区产业的集群发展、城市的高效建设、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的持续优化,为创建国家级高新产业园区奠定了坚实基础。2.奋力前进,打造高新产业集群年以来,达州高新区紧紧扭住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2+1”主导产业,扎实推进25个总计超亿元的转型升级、延链强链项目。启动重点企业上市培育、企业总部建设,基本建成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把脉问诊30家重点企业,倾尽全力解决问题超50项。招商引资锁定在谈项目个,全年签约项目41个、签约金额.73亿元,制造业占比90%,签约3家强企业。据了解,达州高新区打造的秦巴智谷园区紧紧围绕冲刺“亿”目标,规划亩秦巴智谷园区,加速发展“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共拥有数字产业园、智能电子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3个产业功能区,布局建设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服务配套、生态宜居的产业社区。目前已入驻企业41家,其中年新入驻企业20家,年底已实现产值91.3亿元,并以每年20%至25%高速增长,预计年实现年产值亿元,年完成80家企业入驻,实现年产值亿元。达州高新区规划亩,建设全国最大的玄武岩纤维全产业链生产研发基地“中国纤谷”;规划0亩,延伸瓮福磷酸、玖源乙烯酯丙烯酯产品链条,联合正威集团建设百亿级新能源材料产业园集群;全向发力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重点产业研究院等科创品牌。建成科技资源最密集、交通条件最突出、“双创”结合最紧密的科创大走廊。打造联合实验室、异地孵化器、高校实训中心,深度融入成渝经济区,建成保税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和保税港区,加速“达州造”走出西部、走向全球,打造“货通天下、物达寰宇”的川东陆港等。3.产城融合,全新打造产业新城达州高新区致力建成达州“双”城市新样板,在规划理念、功能布局、智慧智能等方面深度谋划,全力构建创新型现代化生态宜居宜业产城示范区。优美的环境、完善的服务,形成达州高新区汇聚企业、吸引人才的“磁场”。达州高新区采取“园区+社区”模式,以秦巴数字产业园、玄纤产业园等园中园为产业社区建设试点,通过建设邻里中心、人才公寓、生活超市、银行柜台、电信营业厅、职工食堂、休闲广场等生活配套设施,打造集综合政务、管理咨询、物业管理、金融财务、物流配送于一体的3.0版产业功能区。构建“吃、住、娱、购、业”于一体的5分钟生产生活圈,实现小尺度空间的区域性产城融合,做强产业功能、补齐生活短板,着力将高新区建设成为“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集中承载地和展示区。围绕“产城一体化”思路,以组群式理念策划功能区发展方向和主体定位,实现城市、产业等条块要素间的高度衔接,深度融合。达州高新区以产业主导城市发展,重点规划长田科创新城、堰坝总部新城、阁幺文旅新城,高品质推进李家嘴片区建设,着力打造川东商都、滨江名片。其中长田科创新区规划面积12.75平方公里,重点布局李家嘴滨江商业区、长田坝高尚住宅区等,满足10万城市人口居住生活。阁幺文旅新区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重点布局城市主题游乐、健康休闲小镇、巴山风情体验村落,无缝连接铁山森林公园,顺应全域旅游发展趋势,打造达州“双”城市后花园。4.对标补短,完善制度推进发展年是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的奠基之年,达州高新区将聚力稳投资、补短板、优结构,坚定不移强产业、兴城市、促改革、扩开放、谋创新,稳中快进,跨越发展,奋力交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高新答卷。达州高新区通过对标补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围绕国家级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4大类40项指标和创建具体任务,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种子资金,引进科技金融、服务机构、高等院校,组建高新区产业园区发展研究院,争创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升级玄纤检测中心为国家级检测中心,新增10个以上重点实验室,新增专利、知识产权件以上,新增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实施“提笼换位、腾笼换鸟”,为高新产业腾退空间;实施产业项目招引、建设、投产“三评价”制度,推进产业高端、高端产业的发展。创新开展容缺预审、创新平台、金融扶持、配套服务、人才保障及产业赋能,深化实施新材料等重点产业24条措施,加速软通动力、深兰科技为园区传统制造业数字赋能步伐,推进企业间、产业间的交流融合。年,对于地处川渝陕结合部的达州而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明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同日召开的达州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达州要主动融入成都、重庆‘两核’,抓好产业承接、创新链接、开放对接和要素衔接”“要深化与万州、开州、渝北等重点区域合作,推动一体化发展”。达州发展正处在持续向好、追赶发展的关键时期,时代赋予达州崭新的历史使命,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达州正积极作为,为加快建成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贡献达州智慧和力量。(编辑:小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