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伊始,喜讯还是在闹心的空前的高菜价中盈盈降临椰城,把海口百姓心中的郁结多少扫去一角——首届海南国际旅游岛三角梅花展在“三园合一”核心地带开展,原已废弃的滨海公园焕然一新,成了花展的“检阅台”和“欢乐谷”。媒体一片欢呼声,网友也是直鼓掌,为这稍嫌迟到的花信点赞喝彩。
省花是一个省级行政区具有代表性质、代表该省形象的花。省花就是一个省极好的名片。各省市自治区都是花了大力气,遴选各自的花。除了最初由花协、媒体等组织主导,最后发展到通过国家权利机关人大会议表决的形式,来彰显省花的庄重与尊荣。海南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省树、省花是一个省域内植物资源和本地人民植物栽培习惯相结合的象征性载体,是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文化体现,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名片。
从海南省树、省花的评选标准,就看出省树、省花的非常意义和价值:(一)省树、省花应为本地树种。即本地原生树木、花卉,或虽非本地原生树木、花卉,但经长期驯化后已适应本地自然气候条件并融入本地自然生态系统。(二)具有代表性,有地方特色,有象征意义。(三)栽培广泛,历史悠久,适应性强。(四)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含苞怒放吐芳菲, 姹紫嫣红竞相辉。 似火骄阳催夏至, 灼灼粲粲送春归。 在经过半年多的评选评审和审,三角梅以强劲的生命力以及花朵丛生的姿态,博得了“热情、热心,坚韧不拔,顽强奋进”的花语,位列20种备选“省花”榜首。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年1月15日审议通过,确定省树为椰子树和黄花梨,省花为三角梅,是双树单花。此时,全国还没有省份将椰子树和黄花梨列为省树,也没有省份将三角梅列为省花,但已是三亚、厦门、珠海、深圳等多个城市的市花。 当初在通过命名省树和省花时,官署和媒体普遍认为,确立海南绿色“名片”,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海南本地树种的应用,展示海南园林绿化特色,提高民众爱绿、造绿、护绿的意识,推进“绿化宝岛”大行动。 然而过后并没有实质的进展和变化,三角梅还是一如既往的在民间生、在土里长,除了东西线高速公路一些路段能看到规模种植外,其他层面还是稀少,更别说官家大张旗鼓的去推广种植了。直到三年后的今天,才有了这“首届海南国际旅游岛三角梅花展”,真个是姗姗来迟犹未晚,可喜可贺靓新春!
年前年后,俺多次前往花展现场观赏,那姹紫嫣红的三角梅着实令人喜爱。尤其是主展区所在地为原海口三大公园之一的滨海公园,这里曾承载着许多闯海人的记忆,后来被弃之不用,现在重新劈为公共绿地,与世纪公园、三角池融为一体,在寸土寸金的“城央”海岸边,为省会人民创造了一块春意盎然的生命绿洲。
“三园合一”对于提高城市档次、展示城市形象、培育城市品格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规划,万绿园以生态为主,主要容纳游憩、观光、休闲及节庆等功能;世纪公园以运动为主,主要容纳运动、健身和体育赛事等功能;滨海公园以教育为主,主要容纳青少年文化教育、科技展览、素质拓展等功能。首届海南国际旅游岛三角梅花展放在滨海公园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虽说花展因天气、时间和经验等因素制约还嫌品种单薄、花讯不盛等等不足,但还是为省花的深入人心带了一个好头。毕竟,省花命名以来,园林、交通等部门在推广应用方面迈出的步子还太小,除了此次花展前在海口市区路边摆放了若干盆以外,很难看到与省花相适应和匹配的举动。 我们知道,作为把簕杜鹃(三角梅的又一称谓)作为市花的深圳,到目前为止已举办了十七届市花簕杜鹃文化节。广东在这方面有很多法的经验值得海南学习和效仿,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把三角梅花深入到市民生活的骨子里的文化氛围和城市绿化的方方面面。在广州街头巷尾看一看,不难发现那些家庭阳台和天桥上小小花基里,都会开着十分繁盛的三角梅。深圳南山区香山中街有一条米三角梅长廊,绿道被鲜花包围,红花间翠叶,被赞其为深圳最美一条街。 海南岛何时也有了自己的最美一条街,不禁让人充满期待。倘若三角梅真的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了海南省随处可见的一张名片,那也不枉了的我们评选省花的初衷。 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孙新阳在开幕式上致辞中表示,海口市委市政府将以本届三角梅花展为契机,带领全市人民继续做好城市的绿化、美化、彩化,下大力推动旅游业与医疗健康、养老养生、文化体育等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扩展,积极探索构建城市旅游发展新格局,早日把海口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现代化热带滨海花园城市。 还是领导站得高、看得远。
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海口作为省会城市,又是三角梅花展的承办地,省委、省政府,海口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此次三角梅花展,多次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努力将之打造成为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花展,把三角梅这篇文章做到极致。” “把三角梅这篇文章做到极致”,显然一届花展是远远不够的。”功夫在诗外“,让我们共同努力,把三角梅这篇文章做得更新、更美、更鲜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