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作用:1、合成氨基酸、糖类、维生素等各种生理活性物质,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植物代谢功能,提高光合作用,促进种子芽,早开花,多结果,提前成熟期;2、改良土壤性质,促进团粒化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和透气性能,消除土壤板结;提高土壤肥力,逐渐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3、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减轻并逐步消除土传病虫害和连作障碍;4、分解化肥、农药残留,提高产品品质,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5、分解大分子有机物,促进根系吸收,提高吸收养分能力;6、分解有机肥中的重金属,降解有毒、有害物质,防止对土壤和作物的危害;7、加速粪便腐熟发酵,消除臭味,提高肥效。一、使用方法:1、作物喷施:将与水稀释-倍喷洒在植物表面或者灌根;2、发酵肥料:牛粪、猪粪等畜禽粪便掺入秸秆、稻壳、锯末等,按与红糖与物料比例1:1:-,水20-30%(视物料水分增减水量),均匀喷洒混合后堆积发酵,等出现白色菌丝或有酸味酒糟味即发酵成功;3、制作防虫液:将、红糖、食醋、白酒(30度以上)、清水按1:1:1:1:10的比例备料;从育苗期开始,即可喷洒防虫液倍稀释液(页面喷洒)。二、应用范围:
广泛适用于土壤改良、粪便发酵、秸秆发酵、生物有机肥发酵、防虫液制作、各种农作物、瓜果蔬菜、园林果木、食用菌、花木盆景种植等。三、注意事项:1、培育原液的水要用深井水或无菌水,自来水使用时要放置24小时以上。2、发酵桶再次使用时要和深井水多次冲洗,最后用开水烫冲一次,用桶袋发酵每次要更换新的。3、原液发酵好后,每批都要先小范围试用。4、发酵原液出现臭味不可使用。(二)种植专用菌在种植上的作用机理及功效种植专用菌中微生物的群体连携作用,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抑制有害微生物,丰富有益微生物,形成再生机制,溶解磷、钾、固氮,使能量立体化汇集,并改善土壤的酸、碱、粘、沙和易涝、易旱等不良性质,促进团粒化,提高土壤的保水和透气性能。种植专用菌群分泌与合成的物质如各种有机酸、氨基酸、酶、活性激素、抗氧化酵素等,可直接促进植物生长,还能分解残留的农药,使土壤还原于抗氧化状态,减轻并逐步消除土传病虫害和连作障碍。光合作用与新陈代谢加强。充分发挥农作物在良性状态中惊人的生长能力。据有关科研单位试验表明:与化肥相比,施用种植专用菌及其发酵的猪粪可使土壤中速效钾提高5%,速效磷提高31.2%,全氮提高15.5%,土壤越种越肥沃,连用3-5年后,土壤生态、物理、化学性能可以彻底改良,逐步实现免耕种植。使用种植专用菌可实现低投入、高回报,确保农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试验数据及用户反馈信息表明,一茬作物每亩只需用种植专用菌1公斤左右,而增产幅度一般为:粮油作物增产20%以上(其中大豆可增产40%以上);叶菜类增产26%以上(块根块茎类增产幅度更大);瓜果类保花保果率提高40%以上,且单果重、糖度和保鲜能力明显提高;有些品种的花卉可提前半月开花,花朵更多更艳,花期延长。凡用种植专用菌生产的农产品,品质都得到改善,个大色正,美味可口,且无化学污染,是纯天然的绿色产品,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种植专用菌)在种植上的作用及使用1、促进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的作用:经处理的水稻、玉米、小麦、豌豆、油菜、萝卜、苋菜等作物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微生态制剂用于小麦、大麦拌种,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增产幅度达17%以上。2、提高蔬菜和粮食作物的产量:喷施一定浓度的原液,可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增产幅度可达3.5%~15%。由于施用浓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增产效果不同。一般来说,施用浓度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增产效果就越明显。用原液喷施小白菜,出苗后第10天开始,每隔6天用0.5%的原液以1kg/hm2用量喷施,23天后测定结果表明,产量提高22.3%,而使用复合肥处理产量比对照组提高17.9%。说明使用不但可提高小白菜产量,还可替代化肥,以减少化肥在蔬菜中的残留。
3、对花卉生长的影响用倍稀释液每天喷洒一次,20天后测定表明,菊花、三角梅的植株高产比对照提高5%,且叶色浓绿,生长较好。4、抗病作用对棉花枯黄萎病、草莓的根腐病、白粉病以及蚜虫等病虫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对因灰霉菌引起的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是:加速土壤有机物的分解,使有效养分含量明显增加。用堆肥制成的肥料,比相同原料制成的普通堆肥有效养分含量提20%~30%。使用的农田,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也大大提高;由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加,因而促进了那些以微生物及其分解产物为食的土壤微型动物(如有益螨、蚯蚓类和甲虫类)的数量也成倍或几十倍的增加,使整个耕层的微生态系统组成发生根本变化,提高了土壤生物活性和缓冲能力;有效微生物在土壤中的迅速繁殖和不断补充,抑制了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发展。具体使用方法如下:一、浸种和拌种利用(种植专用菌)浸种和拌种,可以促进种子的发芽、种苗生根,尤其对那些处于休眠状态或发芽势弱的种子,效果更加明显。浸种和拌种的方法因作物不同而不同。
1、拌种:小麦和玉米:将原液稀释倍进行拌种,晾干种子表面的明水后播种。可促进种子早出苗2~3天,苯酚苗数每亩增加2万~7.3万苗,尤其对晚播冬小麦的出苗率有较大的提高。2、浸种:水稻:将原液制作成~倍的稀释液,将水稻种子浸泡2~4小时后,再用浸水按正常浸(泡)种要求进行浸种、催芽,出芽快而整齐。块茎(根)作物:如马铃薯,将制作成~倍的稀释液,把种子或种薯块放入稀释液中浸泡30分钟后,取出晾干明水后播种,可促进发芽和苗期生长;对预防马铃薯环腐病、晚疫病等有显着效果。果菜类(包括茄子、辣椒、番茄、草莓、西瓜、南瓜、豆类等)、叶菜类(大白菜、菠菜、韭菜、花椰菜等):将原液制作成~倍稀释液,把种子装入布袋内或直接放入稀释液中浸泡30~60分钟后搭起沥干,直到种子表面无明水时即可播种。发芽率低或慢的种子,浸泡时间可延长至2小时。3、蘸根或浇定根水:为了提高扦插、移栽苗木的成活率,可用~倍的稀释液蘸根或浇定根水。注意点:浸种或拌种时,微生物菌的浓度都不能太高,一般不超过倍,浸泡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会抑制种子的发芽和长生。二、喷洒用一定浓度的稀释液对作物进行喷洒,一方面可以为作物生长提供一定的无机(N、P2O5、K2O)和有机(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供茎叶吸收;另一方面,优势的有益菌群及其分泌的生理活性物质、抗生物质等又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同时刺激植物体生长发育。1、喷洒浓度:无论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和食用菌栽培的喷洒浓度一般为~倍稀释液,叶菜或其他作物的幼苗一般用倍稀释液。浓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发生抑制生长或灼苗(叶片上出现斑点)。2、喷洒时间:种子苗期后即可进行第一次喷洒,以后每10~20天喷洒一次;生长期短的叶菜类作物,可7~10天喷洒一次;生长期长的粮食、果树、瓜菜等可15~20天喷洒一次;而对果菜类如番茄、黄瓜、茄子、辣椒等,在收获季节每采摘一次即可喷洒一次,对促进早开花、早结果、多结果和提高果品品质有很好作用。在果树开花授粉期人,应避免喷洒,以免对传粉产生不良影响。3、喷洒量:对作物苗期或小株作物,每次每亩用~ml原液,对大株作物,尤其是果树等,每次每亩用~ml原液。移苗前用倍原液稀释液泡根5分钟后定植;或用倍稀释液浇根。
赞赏